[发明专利]一种埋置式管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3187.2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1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出新;刘名坚;陈久武;欧阳建生;谢其云;叶海波;潘永梅;肖连;潘艳明;周微微;刘淑贤;杨雪娟;翁学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艺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绿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3/04;E03F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325002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置式 管道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埋置式管道结构,包括在软土(1)上开挖的沟槽和埋置在沟槽内的管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具有梯形断面,沟槽底部设有填筑的砂砾垫层(2)、浇筑在砂砾垫层(2)上的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和浇筑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上的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所述的管道(5)铺设在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顶面,管道(5)的两侧和顶部均设有回填料(6),该回填料上依次铺筑基层(7)、土工格栅(4)和面层(8);所述的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和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以及沿梯形断面两腰纵向铺设有土工格栅(4),且该土工格栅按照梯形断面沿基层(7)顶面向两侧延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置式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砾垫层(2)底部软土(1)局部最大沉降后,每节管道(5)的长度,土工格栅(4)沿纵向形成变形曲线,土工格栅(4)的最大变形量为,要求土工格栅(4)和管道(5)、面层(8)最大沉降量应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即,水泥混凝土垫层(3)和砂砾垫层(2)、软土(1)脱离不接触时土工格栅(4)受力最大,即无砂砾垫层和软土反力;为了简化计算,土工格栅(4)沿梯形断面两腰的竖向拉力与水平纵向拉力的相互影响忽略不计,同时不计土工格栅(4)与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的摩阻力;由于土工格栅(4)仅承受拉力不受弯矩,其上结构和面层(8)以上荷载为,沿梯形断面两腰的竖向拉力合力为,式中为土工格栅(4)竖向拉力与伸长比例系数;在纵向单位宽度截取截面,土工格栅(4)在荷载和竖向拉力合力的共同作用下,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
对上式两次微分,则
为了简化计算,用近似拟合,即
则
最后得到上述以为对称轴的土工格栅(4)变形曲线方程;
公式二、
公式一、公式二中的各符号定义为: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的土工格栅(4)一半长度,采用每节管道(5)的长度或通过试验确定其长度,;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的土工格栅(4)至管道(5)开挖出梯形断面基层(7)顶部的高度,;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的土工格栅(4)一半长度的竖直变形,;
——管道(5)底部砂砾垫层(2)和软土(1)的局部最大沉降,;
——土工格栅(4)变形近似拟合的待定系数;
——单位宽度土工格栅(4)竖向拉力与伸长比例系数,;
——以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土工格栅(4)左侧边缘为原点、水平为轴、竖向为轴的土工格栅变形曲线方程,;
——以点为原点的土工格栅(4)的横向坐标值,;
——以点为原点的土工格栅(4)之间的横向坐标值,;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的土工格栅(4)一侧边缘为原点处的夹角,;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单位宽度土工格栅(4)的纵向变形的拉力,;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的单位宽度土工格栅(4)以上的包括活载的所有荷载,;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的单位宽度土工格栅(4)受到沿梯形断面两腰的竖向拉力合力分布,;
——沿梯形断面两腰土工格栅(4)的竖向拉应力,;
——沿梯形断面两腰土工格栅(4)的竖向容许拉应力,;
——管道(5)底部水泥混凝土下垫层(31)与水泥混凝土上垫层(32)之间单位宽度土工格栅(4)的纵向变形的容许拉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置式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填料(6)为泡沫混凝土或轻质胶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置式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沙砾石垫层(2)厚度为10cm~20cm,由砂和砾石构成,且砾石最大粒径小于5cm,含泥量小于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艺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绿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艺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绿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3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