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热介质循环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2434.7 | 申请日: | 202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程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州市远弘干燥设备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介质 循环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导热介质循环装置包括导气管,密封装置,法兰接头,三通管,风机,关风器。三通管的进料口和法兰接头由密封装置固定动态密封连接,三通管的排料口和关风器固定连接为一体。过滤段管体上凹凸不平锥状的气孔降低了粉尘的粘附面积,弱化了粉尘在气孔上的粘附力。导气管开口的一端穿过三通管的管体,伸出三通管的导气管上安装上风机。通过导气管循环进入滚筒仓内的导热介质减少了通过加热装置加热的导热介质进气总量的20~38%进气量。导热介质在滚筒仓、导气管,三通管内进行循环流动,导热介质在滚筒仓内给物料进行循环传热传质,增长了导热介质在滚筒仓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导热介质热能的有效使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配套干燥设备的导热介质的导气设备,具体是一种导热介质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干燥设备在干燥物料的过程中,湿物料从干燥设备的滚筒仓的进口进入滚筒仓,干燥后的物料由滚筒仓的出口排出滚筒仓。滚筒仓仓内物料烘干使用的热源是导热介质的热空气或过热蒸汽的传热,导热介质是从滚筒仓的出料口进入滚筒仓,散热后的导热介质携带干燥时产生的湿气由滚筒仓的进料口排出滚筒仓,滚筒仓内的导热介质是一次性的使用。滚筒仓仓内的高温导热介质不能够循环对流传热,导热介质在滚筒仓仓内的滞留干燥时间短,导热介质携带的热能的有效使用率就降低很多。
滚筒仓仓内导热介质80~280℃的高温对安装在滚筒仓仓内的风机有耐高温要求,风机的电机满足不了80~280℃高温环境的工作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导气设备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热介质循环装置。
为了到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导热介质循环装置包括导气管,密封装置,法兰接头,三通管,风机,关风器。
所述的三通管上有进气口,进料口,排料口。
所述的三通管的进料口和法兰接头由密封装置固定动态密封连接,三通管的排料口和关风器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密封装置是磁流体密封装置,或者是动密封装置。关风器是卸料阀门,或者是闭风器,或者是真空阀门。所述关风器在排料过程中降低减少仓外的气体通过关风器进入滚筒仓仓内。
所述的法兰接头安装在滚筒仓出口上,法兰接头和滚筒仓的出口固定为一体,法兰接头随着滚筒仓一起同步旋转,三通管是固定不动的。所述三通管的进料口和法兰接头由密封装置固定动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装置在滚筒仓旋转过程中降低减少仓外的气体通过三通管的进料口和法兰接头之间进入滚筒仓仓内。
所述的导气管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管材,或者是两端开口的管材。导气管的直径是50~350mm,根据滚筒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导气管长度。
干燥设备的物料干燥过程中没有粉尘时,导气管的进气端是管体。物料干燥过程中有粉尘时,导气管的进气端是过滤段,过滤段的管体上有气孔,导气管的过滤段的长度是导气管的总长度30~70%。
所述的过滤段的外观形状是管状的,或者是球状的,或者是椭圆形的。
所述气孔的外观形状是平口,或者是锥状。锥状气孔突出在导气管的管体面上,过滤段管体上凹凸不平锥状的气孔降低了粉尘的粘附面积,弱化了粉尘在气孔上的粘附力。气孔与相邻的气孔的间距是0.5~2mm,气孔的孔径是0.01~1mm。
导气管开口的一端穿过三通管的管体,导气管和三通管的连接处是固定密封的,导气管和三通管固定为一体。伸出三通管的导气管上安装上风机,导气管的开口端固定在三通管的进气口上,导气管的开口内部和三通管的进气口内部是贯通的。
滚筒仓内的导热介质通过风机的抽排,导热介质在滚筒仓的干燥段给物料进行循环传热传质。导热介质在滚筒仓仓内的滞留干燥时间得到了增长,导热介质携带的热能的有效使用率提高很多。滚筒仓仓外的导气管管体上安装有保温层来保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州市远弘干燥设备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孟州市远弘干燥设备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