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先缆后梁的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2225.2 | 申请日: | 202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伟;王成树;严伟飞;张立新;章贝贝;郭舒帆;袁野;廖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1/02;E01D101/30;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11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梁 吊装 悬索桥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缆后梁的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首先施工桥塔、过渡墩,搭设边跨满堂支架和临时墩;将边跨加劲梁架设至满堂支架以及临时墩上,并连成整体,安装边跨加劲梁与桥塔之间的临时连接构造;架设主梁,吊索;吊装中跨加劲梁,吊装完成后连成整体;体系转换,完成自锚式悬索桥后续施工。本发明施工方法操作简便、利于监控,基于无应力状态安装主梁,可衍生出多种施工方案,有利于发挥大跨度、有桥下通航要求的自锚式悬索桥的优势,解决了因支架法施工导致的无法临时通航问题;与传统先梁后缆法相比,本发明先缆后梁的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简单易行,可以进一步提升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的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缆后梁的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主要有先梁后缆和先缆后梁两种,其中,先梁后缆施工工法需在中跨搭设临时墩,对于不具备搭设临时墩的情况,如桥下通航较为繁忙河段,先梁后缆施工工法不再适用,且该工法施工难度大,体系转换复杂,需要接长才能安装吊索,吊索索力均匀性差,成桥状态与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先缆后梁架设主梁方法分为:吊装法、临时锚碇法等。
临时锚碇法与普通地锚式悬索桥施工工法类似,先施工两个临时锚碇,将主缆锚固于临时锚碇上,逐段吊装加劲梁并焊接为整体后,再进行体系转换,将主缆锚固于边跨加劲梁。该工法需增加两个临时锚碇,临时结构工程量大,造价高,一般不采用。
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适用于先缆后梁的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缆后梁的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能够在施工完成后达到合理成桥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先缆后梁的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立模标高施工桥塔、辅助墩及过渡墩,在边跨及锚跨区域搭设满堂支架及临时墩;
(2)将边跨加劲梁架设至满堂支架以及临时墩上,进而将架设至满堂支架上的加劲梁连接成整体;安装边跨加劲梁与桥塔之间的临时连接构造;
(3)将主缆架设至桥塔上并预偏,同时将主缆两端锚固至锚跨的加劲梁上,安装吊索;
(4)吊装中跨加劲梁,待加劲梁全部吊装完成后,将全桥加劲梁连成整体;
(5)利用千斤顶将边跨加劲梁传递给塔柱的水平力传递至中跨加劲梁,解除塔梁临时连接构造,完成体系转换,完成自锚式悬索桥后续施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墩设于桥塔外侧,以其作为边跨与锚跨区域之间的分割基准;所述过渡墩设于辅助墩外侧,且锚跨即位于辅助墩与过渡墩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边跨加劲梁架设可采用现浇、吊装或顶推等施工工法,塔梁之间的临时连接仅传递加劲梁轴力,无需传递弯矩和剪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吊索均为无应力状态安装,吊索长度采用无应力状态法确定;边跨主缆线形低于成桥线形,边跨吊索可以直接安装,无需接长,也无需张拉。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跨加劲梁在吊装后为简支状态,无轴力;主缆轴力通过锚跨传递至边跨加劲梁,边跨加劲梁轴力通过塔梁临时连接传递给塔柱,再传递至基础、地基。
吊装的目的是使得中跨加劲梁架设阶段吊索的索力等于梁段自重,加劲梁线形自动形成,无需调整吊索索力及加劲梁线形,且中跨加劲梁内无轴力,通过塔梁临时连接将边跨加劲梁轴力传递给塔柱,再传递至基础、地基。因此施工简便、成桥状态线形、内力分布好。
进一步地,所述的体系转换无需利用接长杆张拉吊索,吊索索力均匀分布,无需对吊索索力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