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ClO2 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1430.7 | 申请日: | 2021-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9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郝素娥;张荡;庄志强;孔超宁;王晴;郝璐瑜;何欢;马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59/16;A01N25/10;A01N25/08;A01N25/18;A01P1/00;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李智慧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clo base sub | ||
一种稀土/Cl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消杀材料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二氧化氯的吸附和释放问题,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固体材料、ClO2溶液和稀土元素,所述ClO2溶液的浓度为3000~6000ppm。所述方法为:将亚氯酸钠与柠檬酸混合后,加水,并定容;将固体材料加入到上述ClO2溶液中,再加入0.1mol/L的稀土溶液,浸渍3‑5小时,产物经抽滤,并于70~100℃下干燥处理1~3h即可。本发明通过稀土、无机消毒剂、多孔材料的复合,发挥了稀土与ClO2无机抗菌消毒剂以及多孔吸附材料的协同作用,达到了对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SO2、苯、甲醛等化学污染物的高效同时祛除,实现了高效杀毒、灭菌、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杀材料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土/Cl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传统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胍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含溴消毒剂、戊二醛消毒剂、乙醇消毒剂、酚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十大类。目前用于疫情防控消毒的主要产品有:酒精、84消毒液、二氧化氯等,存在着易燃易爆、使用不安全、浓度不好控制、高浓度对人体有害、杀菌消毒效果不好等问题。其中,ClO2消毒杀菌剂的性能较好,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绿色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消毒、除臭、净化空气等领域。二氧化氯(ClO2)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高效灭活多种病毒、细菌及繁殖体;还能氧化去除水中还原态铁、锰、硫化物等无机物和含醛基、双键等有机物,且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不产生“三致作用”的卤代消毒副产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食品保鲜、纸浆漂白、水产养殖、医院消毒和公共环境空间消毒等领域。研究发现,二氧化氯对病毒、细菌、真菌、芽孢均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如,对甲乙肝病毒、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核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兰伯氏贾第虫胞囊、细菌芽孢等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二氧化氯对多种病毒有着很好的杀灭作用,有研究应用二氧化氯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杀菌试验,结果表明80mg/L的二氧化氯可以100%的杀灭禽流感病毒。
然而二氧化氯气体由于非常活泼和不稳定,溶于水易挥发,不易储存,二氧化氯在空气中浓度大于10% (质量分数)有爆炸危险, 但浓度小于50μg/m3时就没有明显的杀菌效果,而且当ClO2使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人与动物感觉器官及黏膜和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对人体的机能造成伤害,限制了其应用。
因此有研究选用分子筛、高岭土或高分子聚合物等固态多孔性物质为吸附剂,将稳态ClO2溶液和释放剂直接喷洒在吸附剂上,混合后成型制成吸附型颗粒状、粉状或片状固载二氧化氯。但目前的二氧化氯固体制剂存在着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释放速率不稳定、作用周期短、晚期效果差等问题,其中二氧化氯浓度的可控释放一直以来始终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难以满足既安全无害又杀菌消毒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固载二氧化氯的释放稳定性,如何控制释放速率以及杀菌特性等问题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二氧化氯的吸附和释放问题,提供一种稀土/Cl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稀土/ClO2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固体材料、ClO2溶液和稀土元素,所述ClO2溶液的浓度为3000~6000ppm。
一种上述稀土/Cl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1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