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隧道中电力电缆模拟起火的火源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0736.0 | 申请日: | 2021-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1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卫;任志刚;潘泽华;于刊;门业堃;腾景竹;普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N25/22;G01K13/00;G01F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霍文娟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隧道 电力电缆 模拟 起火 火源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中电力电缆模拟起火的火源系统,该系统包括:火源子系统,包括燃烧装置和无线点火装置,无线点火装置位于燃烧装置的一侧,无线点火装置用于通过无线点火方式点燃燃烧装置;采集子系统,采集子系统用于实时采集燃烧装置的检测数据,检测数据包括燃烧装置的气体流量数据和火焰温度数据。该电力电缆的检测系统中,无线点火装置通过无线点火的方式引燃火源,由于无线点火装置的导线长度很短,能够保证防火处理方便快捷,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隧道中的电力电缆试验采用有线点火处理繁琐的问题,同时,采集子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燃烧装置的检测数据,保证了对燃烧情况的实时监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隧道中电力电缆模拟起火的火源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隧道可将电缆集中放置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然而由于电缆隧道结构较为封闭,环境复杂,一旦电缆存在故障、缺陷等原因,导致发生火灾,易烧毁大量电缆和其他电气设备,严重威胁城市电网安全运行,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种适用于电缆隧道中的电力电缆试验平台,以研究现场中电力电缆火灾的演化机理。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可移动式箱体作为电力电缆燃烧发生场所,而且点火方式采用的是有线点火方式,试验时在箱体内进行模拟,试验环境与真实环境相差大,试验结果不能真实反应燃烧过程及机理,并且通过有线点火方式需对整根导线进行防火处理,处理麻烦,且成本较高。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背景技术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隧道中电力电缆模拟起火的火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隧道中的电力电缆试验采用有线点火处理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中电力电缆模拟起火的火源系统,包括火源子系统和采集子系统,其中,所述火源子系统包括燃烧装置和无线点火装置,所述无线点火装置位于所述燃烧装置的一侧,所述无线点火装置用于通过无线点火方式点燃所述燃烧装置;所述采集子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所述燃烧装置的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所述燃烧装置的气体流量数据和火焰温度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用于在接触或靠近火花的情况下燃烧;第一移动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燃烧器。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燃气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燃气;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燃气存储装置,所述输气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燃烧器,所述输气管道用于将所述燃气输送至所述燃烧器。
进一步地,所述输气管道包括第一输气子管道和第二输气子管道,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单元,所述第一阀门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燃气存储装置的出气口连通;第二阀门单元,所述第二阀门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第一阀门单元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阀门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燃烧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位于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上,所述减压阀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第二阀门单元连通,所述减压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燃烧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回火防止器,所述回火防止器位于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上,所述回火防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第二阀门单元连通,所述回火防止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燃烧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气体流量计,所述气体流量计位于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上,所述气体流量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第二阀门单元连通,所述气体流量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气子管道与所述燃烧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0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时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导风组件、空调器及导风组件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