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童研学旅行用电瓶车儿童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0003.7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叶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J1/16 | 分类号: | B62J1/16;B62J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46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旅行 用电 儿童座椅 | ||
本发明涉及儿童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研学旅行用电瓶车儿童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下方且用于安装于电瓶车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防抖结构;所述防抖结构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防抖结构的顶部用于支撑所述座椅本体;所述防抖结构用于对所述底座传递的抖动作用力进行分导和抵消,使得能够减弱所述底座传递的抖动作用力并传递给所述座椅本体。本发明中儿童研学旅行用电瓶车儿童座椅能够适应于电瓶车颠簸环境,以能够提升儿童乘坐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儿童乘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研学旅行用电瓶车儿童座椅。
背景技术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学旅行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其中,儿童研学旅行过程中,儿童座椅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儿童座椅一般是指系于汽车座位上的座椅,有束缚保护作用的汽车副件设备,一般所称呼的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等,都指的是这个儿童座椅。例如,公开号为CN211641929U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儿童研学旅行用汽车安全座椅》,其包括座椅本体,其中座椅本体包括座椅骨架以及贴合在座椅骨架内表面的座椅内衬软垫;头部挡杆与相邻的提手侧杆之间构成三角支撑结构,进一步的起到防护作用,可以降低座椅骨架前侧的压迫式撞击;并通过蓝牙通讯的形式将信号传递给座椅微处理芯片,实现座椅安全气囊模块的弹出。
上述现有方案中儿童座椅(汽车安全座椅)主要应用于汽车,其能够通过头部挡杆和提手侧杆提升儿童座椅的防护作用。在电瓶车普及的今天,为了使得电瓶车可以安全的用于儿童乘坐,许多电瓶车上也开始加装儿童座椅。然而,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一种专门用于儿童研学旅行的电瓶车儿童座椅,大多是将汽车上的儿童座椅直接转用到电瓶车上。但是,汽车上使用的儿童座椅减震效果一般,很难适应电瓶车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环境,导致儿童乘坐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极差。因此,申请人想到设计一种能够适应于电瓶车颠簸环境的儿童研学旅行用电瓶车儿童座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于电瓶车颠簸环境的儿童研学旅行用电瓶车儿童座椅,以能够提升儿童乘坐过程中的乘坐舒适性,从而能够更好的辅助儿童乘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研学旅行用电瓶车儿童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下方且用于安装于电瓶车上的底座;所述座椅本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防抖结构;所述防抖结构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防抖结构的顶部用于支撑所述座椅本体;所述防抖结构用于对所述底座传递的抖动作用力进行分导和抵消,使得能够减弱所述底座传递的抖动作用力并传递给所述座椅本体。
优选的,所述座椅本体和所述防抖结构之间还设置有升降支撑结构;所述升降支撑结构的顶部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支撑结构的底部与所述防抖结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支撑结构用于带动所述座椅本体完成升降运动。
优选的,所述防抖结构和所述升降支撑结构之间还设置有支撑载架;所述支撑载架的底部与所述防抖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载架的顶部与所述升降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抖结构包括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传导底板,平行间隔布置于所述传导底板上方且用于支撑所述座椅本体的定装顶板,沿所述传导底板顶部的中心竖向向上延伸的中心导杆,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中心导杆侧部且用于分导抖动作用力的侧向分力传导机构;所述中心导杆的顶部与所述定装顶板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且所述中心导杆的顶部与所述侧向分力传导机构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未经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0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