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9443.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4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陶;盖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以及感光器件所对应的感光区域;位于感光区域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阵列基板、第一彩膜基板以及位于第一阵列基板与第一彩膜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第一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色阻层,第一色阻层包括第一色阻单元、第二色阻单元和白色色阻单元,且第一色阻单元、第二色阻单元和白色色阻单元允许通过的光线的颜色不同。通过在感光区域内的显示面板中设置白色色阻单元,当感光器件处于启动状态时,白色色阻单元可以使更多的外部环境光透过位于感光区域的显示面板而入射至感光器件中,进而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提高了感光器件的感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使用显示面板,在某些领域中,往往需要感光器件与显示面板配合使用,如在教育、会议等领域,目前通常是采用外置的感光器件与显示面板来配合使用,但是在显示面板中搭配外置的感光器件会影响使用者的视觉感受。
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屏下感光器件来解决感光器件外置的问题,常规显示面板通过在背光模组上设置通孔,将感光器件放置于通孔内,以实现屏下感光器件的设置。
但是,通过将感光器件放置于背光模组中的通孔内,来解决感光器件外置的问题,此种方式由于显示面板的透过率比较低,严重影响外部环境光经过面板的透过率,使得进入感光器件的外部环境光较少,从而影响感光器件的感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透过率低,影响感光器件感光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显示区域以及感光器件所对应的感光区域;
位于所述感光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阵列基板、第一彩膜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与所述第一彩膜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色阻层,所述第一色阻层包括第一色阻单元、第二色阻单元和白色色阻单元,且所述第一色阻单元、所述第二色阻单元和所述白色色阻单元允许通过的光线的颜色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为染料液晶分子。
可选的,位于所述感光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液晶层与所述第一彩膜基板之间的光致发光层;所述光致发光层具有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白色色阻单元在所述光致发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所在的区域内;
所述光致发光层,被配置为在经所述第一阵列基板入射至所述光致发光层的光线的作用下,激发出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的颜色与所述第一色阻单元允许通过的光线的颜色相同,所述第二光线的颜色与所述第二色阻单元允许通过的光线的颜色相同。
可选的,位于所述感光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层与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
可选的,位于所述感光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基板与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单元。
可选的,位于所述感光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阵列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彩膜基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彩膜基板背离所述第一阵列基板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可选的,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容纳孔,位于所述感光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容纳孔内,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感光区域的所述显示面板相互拼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