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材套管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8220.2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0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薛志军;叶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亚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H01B1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何锦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套管 装置 加工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材套管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承托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承托件上设置有贯穿承托件的穿线通道,穿线通道包括第一插入段以及第二插入段,承托件上对应第一插入段设置有第一通气孔,承托件上对应第二插入段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用于与风源相连通,第二通气孔倾斜设置;负压发生器,设置于机架,负压发生器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第一通气孔与负压发生器的进气口相连通;夹持机构,设置于机架,夹持机构设置有能够承接并夹持线材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与穿线通道的第二插入段相配合,以使得管材套设线材。本技术方案实现了自动化,能够降低套设管材的难度,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材套管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线束通常包括线材以及套设于线材上的柔性管材,而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管材套设在线材上,由于线材与管材均为柔性结构,在线材上套设管材时线材和管材很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因此套设管材的难度较大,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加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线材套管装置,所述线材套管装置能够降低管材套设线材的难度,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线材套管装置的线束加工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线材套管装置,包括:机架;承托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承托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承托件的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包括用于插入管材的第一插入段以及用于插入线材的第二插入段,所述承托件上对应所述第一插入段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穿线通道的第一通气孔,所述承托件上对应所述第二插入段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穿线通道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用于与风源相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倾斜设置,以使所述风源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向所述第一插入段送风;负压发生器,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负压发生器具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进气口相连通;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夹持机构设置有能够承接并夹持所述线材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与所述穿线通道的第二插入段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管材套设所述线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材套管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套设管材时,先将管材从承托件远离第二插入段的一端插入第一插入段,然后通过负压发生器抽取管材的外侧壁与穿线通道的内壁之间的空气,从而使管材的外侧壁吸附于穿线通道的内壁上,然后通过风源通过第二通气孔向管材内送风,从而将管材撑开,然后通过夹持机构的夹持空间夹持线材,以将线材通过第二插入段插入穿线通道并穿过管材,从而完成管材的套设,其中,送入管材内的风能够辅助线材穿过管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实现了自动化,能够降低套设管材的难度,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移动件,两个所述移动件可相向移动;第一承接件,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件的一端;第二承接件,设置于另外一个所述移动件上与所述第一承接件相向的一端,所述第一承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承接件相配合以承接所述线材,所述第一承接件和所述第二承接件的配合位置可调;所述第一承接件和所述第二承接件能够跟随两个所述移动件相向移动至围合形成用于夹持所述线材的夹持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承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凹部,所述第一限位凹部的一端延伸有第一承接区,所述第二承接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凹部,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一端延伸有第二承接区,所述第一限位凹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凹部配合,所述第一承接区和所述第二承接区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承接件和所述第二承接件相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承接区和所述第二承接区相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凹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距,以供所述线材能够沿其间距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区和所述第二承接区所配合的区域;所述第一承接件和所述第二承接件相向移动至所述第一限位凹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凹部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限位凹部、所述第二限位凹部、所述第一承接区和所述第二承接区围合形成所述夹持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亚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亚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82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