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泵送智能开启装置的减震扶正装置、智能开启装置及多级压裂智能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7133.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冯权和;曾琦军;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E21B34/06;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晓华 |
地址: | 610399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智能 开启 装置 减震 扶正 多级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石油井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泵送智能开启装置的减震扶正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为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减震部和扶正部;所述减震部的一端与所述扶正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扶正部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扶正部的轴向上具有扶正翼,所述扶正翼向所述扶正部的另一端延伸;所述减震部的一端或/和所述扶正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井下工具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很好地保护电动执行机构内的电子元器件,确保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正常,避免了电子元器件失效;同时,使得电动执行机构一直保持在井筒中间位置,电动执行机构不会发生偏转,提高了下井的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井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泵送智能开启装置的减震扶正装置、智能开启装置及多级压裂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封隔器+滑套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井下工具中,滑套是核心的部件之一,滑套的开启方式将对井筒结构和地面设备的结构、压裂施工的时间和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压裂滑套开启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投球开启,由井口投球,待其落到滑套位置后,向油管加压,液压推动压裂球开启滑套。投球的工序简单,开启可靠,但压裂管柱上的滑套通径沿着根端到趾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在大排量压裂施工时,趾端的滑套会对压裂液产生显著的节流作用,使得地面压裂设备工况恶化,所以分段压裂的级数将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出现了内部有挠性球座的滑套,此类滑套中的球座往往被做成分瓣式或者开口式的,分瓣球座的通径比压裂球的直径大,依靠流体力压缩挠性球座使之成为完整球座,并开启滑套。这种工具的缺点是结构较复杂,液压反馈管线暴露在井筒中,易受损伤。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型的电控滑套,其中这种滑套主要功能部件是电子控制器和电动执行机构,其中电动执行机构中包括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和电源等器件,在电动执行机构下井的过程中会与井壁发生接触碰撞,由于下井速度较快,对电动执行机构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会损坏电动执行机构中的电子元器件;同时,电动执行机构由于其内径比井筒内径小,在电动执行机构下井的过程中会发生倾斜与井壁发生接触,使得电动执行机构不能够正常下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泵送智能开启装置的减震扶正装置及智能开启装置,以提高电动执行机构在进下工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泵送智能开启装置的减震扶正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为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减震部和扶正部;
所述减震部的一端与所述扶正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扶正部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扶正部的轴向上具有扶正翼,所述扶正翼向所述扶正部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减震部的一端或/和所述扶正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井下工具连接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在电动执行机构,比如智能开启装置下井过程中,当减震部受到井液或者井筒内壁的冲击时,通过减震部的减震作用,电动执行机构内的电子元器件受到的震动冲击就比较小,能够很好地保护电动执行机构内的电子元器件,确保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正常,提高了电动执行机构的可靠性,避免了电子元器件失效;同时,电动执行机构在下井过程中,通过扶正部的作用,使得电动执行机构一直保持在井筒中间位置,电动执行机构不会发生偏转,提高了下井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减震部和所述扶正部为一体构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体构件的装置主体,使得结构比较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维锐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7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