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ErbB2阳性胃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6875.6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4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孔凡铭;贾英杰;李小江;杨佩颖;廖冬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35/00;A61K35/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高小艳 |
地址: | 300193 天津市西青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erbb2 阳性 胃癌 中药 复方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ErbB2阳性胃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复方制剂技术领域,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黄芪5‑7份,党参3‑5份,白术2‑4份,姜黄2‑4份,郁金2‑4份,苦参2‑4份,炒鸡内金3‑5份,白花蛇舌草3‑5份,薏苡仁2‑4份。本发明提供的治疗ErbB2阳性胃癌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原料组分采用黄芪、党参、白术、姜黄、郁金、苦参、炒鸡内金、白花蛇舌草、薏苡仁,通过培植本元与黜浊解毒并用治疗肿瘤,既能作为ErbB2阳性胃癌治疗使用,又能预防ErbB2阳性胃癌的复发和转移,疗效确切,且可以长期应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复方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ErbB2阳性胃癌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70%的胃癌新发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5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东部,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胃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约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2.6%和45.0%,在全球183个国家中位于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6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相比欧美地区较低的胃癌发病率及日韩地区较高的早期胃癌诊断率,国内多数胃癌新发病例一经诊断已达局部进展期或晚期,疾病负担严重,是癌症防治的重点。
手术切除是胃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典型早期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晚期胃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管新的联合化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为晚期胃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远期预后仍不理想。复发、转移仍是导致胃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胃癌治疗方法、药物以防止胃癌复发转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ErbB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的第二位成员。EGFR家族,也称为HER或ErbB家族,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重要调节者。人ErbB2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表达产物为分子量185kD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即p185,其含有1255个氨基酸残基,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ErbB2蛋白主要通过与家族中其他成员如EGFR(HER1/ErbB1)、HER3/ErbB4、HER4/ErbB4形成异二聚体而与各自的配体结合。当与配体结合后,主要通过引起受体二聚化及胞浆内酪氨酸激酶区的自身磷酸化,激活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C-Src、Shc及Grb2等多种细胞内分子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血管和淋巴管新生、转移等生物学功能。
中国胃癌患者的ErbB2阳性率为12%~13%。已有的多项研究数据表明,在肠型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ErbB2阳性率较高。ErbB2已被证实是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分子。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ErbB2在肿瘤发生与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rbB2代表控制肿瘤转移的一个关键因素,ErbB2的上调常常伴随着胃癌转移率的增加。
根据ToGA临床试验结果,曲妥珠单抗(赫塞汀Herceptin)被批准用于ErbB2阳性的晚期胃腺癌和胃食管交界处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然而,抗ErbB2治疗的客观反应率常常不理想。更为遗憾的是,在ErbB2阳性乳腺癌中先后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Trastuzumabemtansin(T-DM1)在ErbB2阳性胃癌前期临床试验中疗效欠佳。
因此,探寻针对ErbB2阳性胃癌这一特殊瘤种的有效诊疗方案和药物具有重要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68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