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与装配式相结合降低地下室层高的结构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6086.2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林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雨;林建刚 |
主分类号: | E04B5/48 | 分类号: | E04B5/4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装配式 相结合 降低 地下室 层高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与装配式相结合降低地下室层高的结构和方法,结构包括混凝土梁板与预制装配式楼板,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厚度小于混凝土梁板的厚度,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底面预留有供管线安装的净高空间,使安装在净高空间内的管线隐藏于混凝土梁板的梁高内。地下室楼板采用混凝土梁板与预制装配式楼板组合而成,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厚度较薄且底部无梁的设计,可以为通风管道和设备管线提供充裕的安装空间,通风管道和设备管线可以沿预制装配式楼板的纵长方向且紧贴着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底面布设,且安装完成的管线在平面内达到隐藏于混凝土梁板的梁高内的视觉效果,即预制装配式楼板地面预留的净高空间应不小于大尺寸管线安装高度,增加管线下净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与装配式相结合降低地下室层高的结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车库的成本优化一直是土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而其中车库层高的控制在车库整体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地下车库造价的核心因素。单层(多层)车库层高(总高)越高,则埋深越大,相应的会增加开挖成本、支护成本、抗浮成本、材料成本及施工周期等,因此控制车库的层高在行业内形成共识。
通常情况下,地下车库层高的计算方法为:结构梁高+管线高度+车库净高+建筑面层做法=车库层高,一般传统做法单层地下车库层高为3.6~3.8m,双层地下车库层高为7.2~7.5m,造价高、不经济,成为传统地下车库的一大痛点及难点。
因此,在满足现行建筑法规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地下车库的层高,从而降低造价,成为地下车库设计与建设的重要改进方向。传统地下车库中,各种管线和通风管道均设置于车库顶部梁底下部,且各种管线和通风管道直接布置于车位上方或车道上方区域。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时,需要在车库上方预留出布置管线或通风管道的足够空间,这必然造成车库层高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与装配式结构相结合降低地下室层高的结构和方法,可有效解决建筑设计或优化中遇到的结构构件底布设设备管线后局部净高过低而导致整个地下室层高过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与装配式相结合降低地下室层高的结构,其包括混凝土梁板以及与所述混凝土梁板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楼板,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混凝土梁板的厚度,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底面预留有供管线安装的净高空间,使安装在所述净高空间内的管线隐藏于所述混凝土梁板的梁高内。
作为本发明结构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板、混凝土叠合板或高强金属材质板。
作为本发明结构的实施方式,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设置于相邻所述混凝土梁板之间,且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跨度小于所述混凝土梁板的跨度。
作为本发明结构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纵长方向的转角位置,于相邻所述混凝土梁板之间连接有供设置相邻预制装配式楼板的支撑梁。
作为本发明结构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梁的梁高小于所述混凝土梁板的梁高。
作为本发明结构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梁板的框架主梁和所述支撑梁在邻接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一侧或两侧上设置有牛腿或型钢,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两侧分别安装于所述牛腿或型钢上。
作为本发明结构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梁板通过框架柱架设于地下车库的上方,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位于所述地下车库的车道正上方,在车道转角处设置有所述支撑梁。
作为本发明结构的实施方式,所述管线包括大尺寸管线,所述大尺寸管线包括风管,所述风管沿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纵长方向设置于所述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底面预留的50mm~150mm的安装空间,在所述风管的转角处设置有所述支撑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雨;林建刚,未经陈雨;林建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6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