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金属切削用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5635.4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7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启航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郭晓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我 检测 功能 金属 切削 夹具 | ||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金属切削用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夹持块,所述夹具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部开设有气动腔,气动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可伸缩导气管,气动腔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推块,活动推块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支轴。该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金属切削用夹具,当连接支轴移动至最大限度,夹持块与金属板端面紧密接触后,打开电磁控制阀,若在切削过程中金属板与夹持块之间发生偏移,空气进入检测腔内,弹性膜层复位,动触头与定触头接触后连通电路,使得提示灯打开,提示夹具已经夹持不稳定,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切削质量,并且提高了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金属切削用夹具。
背景技术
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从而获得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合乎要求的零件的加工过程,实现这一切削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工件与刀具之间要有相对运动,即切削运动;刀具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切削性能;刀具必须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即切削角度等,在设计机床和刀具﹑制订机器零件的切削工艺及其定额﹑合理地使用刀具和机床以及控制切削过程时,都要利用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成果,使机器零件的加工达到经济﹑优质和高效率的目的。
金属的切削加工过程是通过机床或手持工具来进行切削加工的,其主要方法有车、铣、刨、磨、钻、镗、齿轮加工、划线、锯、锉、刮、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等,但是不论是采用什么方式,均需要通过夹具进行固定,夹具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切削的品质,但是现有的夹具无法检测是否夹持稳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金属切削用夹具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金属切削用夹具,具备具有自动检测功能,能够及时发出提醒的优点,解决了夹具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切削的品质,但是现有的夹具无法检测是否夹持稳定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具有自动检测功能,能够及时发出提醒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我检测功能的金属切削用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和夹持块,所述夹具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部开设有气动腔,气动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可伸缩导气管,气动腔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推块,活动推块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支轴,连接支轴内部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固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正极板,固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负极板,固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敏电阻,固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正极板,固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负极板,固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敏电阻,夹具本体底部活动连接有驱动支轴,驱动支轴内侧固定连接有夹持块,夹持块内部开设有检测腔,检测腔内壁活动连接有弹性膜层,弹性膜层内侧固定连接有动触头,检测腔内部固定连接有定触头,夹具本体外侧固定连接有提示灯,检测腔内侧固定连接有电磁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电介质板的截面积大于第一正极板和第一负极板的截面积,第一负极板电性连接至第一压敏电阻,电介质板控制第一正极板和第一负极板的接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均电性连接至电磁控制阀,达到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工作电压后,电磁控制阀打开。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活动长槽,连接支轴外侧活动连接在活动长槽内部,连接支轴外侧固定连接至驱动支轴内侧,连接支轴随着驱动支轴移动而同步移动。
优选的,所述电介质板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的截面积,第二负极板电性连接至第二压敏电阻,电介质板控制第二正极板和第二负极板的接通。
优选的,所述可伸缩导气管底部固定连接至检测腔顶部,通过可伸缩导气管将气动腔内的气体导入检测腔内。
优选的,所述定触头电性连接至提示灯,动触头与定触头接触后连通电路,为提示灯供电。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启航船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启航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56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