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慧杆和5G的变电站全域物联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4611.7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冯斌;尹中华;姚晓微;张业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电网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郑浦娟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慧 变电站 全域 联网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智慧杆和5G的变电站全域物联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变电站监控中心、智慧杆和信息采集设备,智慧杆中设置有动环管理一体机和超融合边缘装置;动环管理一体机连接信息采集设备,获取信息采集设备采集到的信息,并且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监测判定,得到监测判定结果;动环管理一体机连接超融合边缘装置,将监测判定结果信息发送给超融合边缘装置进行汇聚、计算和/或存储处理后,通过5G通信单元传送到变电站监控中心。本发明结合智慧杆和5G技术,利用智慧杆承载变电站全域物联组网,能够实现变电站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变电站物联设备能灵活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运行,降低了变电站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组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智慧杆和5G的变电站全域物联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电网公司的重要资产,在电网数字化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变电站数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变电站,以晶体管、集成电路为实现主保护设备,二次设备均按照传统方式布置,各部门独立运行。随着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远动装置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传统变电站逐步增加了“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四遥功能。
第二阶段是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建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先后经历了集中式、分散式、分散分层式等不同结构的发展,使得变电站设计更合理,运行更可靠。
第三个阶段是数字化变电站。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IEC61850标准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国内出现了数字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体现在过程层设备的数字化,整个变电站内信息的网络化,以及断路器设备的智能化,而且设备检修工作逐步由定期检修过渡到以状态检修为主的管理模式。
第四个阶段是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目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可视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关键设备与核心场景的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利用人工智能、5G、AI、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变电站的智能感知、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目前变电站智能化建设主要在第四个阶段,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设智能化变电站,二是通过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把已经运行的常规变电站改造成为智能变电站,把常规变电站经过智能化改造成为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互动化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变电站。通过智能化变电站可实现图像监视、设备感知、安全警卫、火灾报警、消防、给排水、采暖通风等变电站各种设备管理、协同交互、运维的智能化。
变电站全域物联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优化资源要素组织配置,承载经济社会新供给新需求,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第五代智能变电站通过智能化、数字化,利用大量传感器、机器人和摄像头等感知手段,实现变电站运维效率的大幅提升。但大量智能化设备的运行,大量不同智能系统的投入,导致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存在设备散乱、施工多批次、重复施工、安全施工压力大、运维困难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智慧杆和5G变电站全域物联网系统,该系统结合智慧杆和5G技术,实现变电站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变电站物联设备能灵活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运行,降低了变电站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难度,有效提高升变电运维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全域物联网系统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智慧杆和5G的变电站全域物联网系统,包括变电站监控中心、设置在变电站各位置的智慧杆和信息采集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电网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电网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4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部分屏蔽线夹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造粒机的造粒压缩辊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