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及运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4010.6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萨如拉;杨洋;聂玮;钟杰;程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8F27/00;G05D23/1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十字 钻孔 激活 建筑 围护结构 运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基体、多个双U型换热管路和温度监测系统,所述墙体基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十字型钻孔,每个所述换热管路由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和换热工质组成,其中第一U型管放置于十字型钻孔的竖向钻孔内,第二U型管放置于十字型钻孔的水平钻孔内,所述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通过专用固定件以及U管固定胶条固定在十字型钻孔的四个端部位置,使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与墙体基体紧密接触;所述温度监测系统由位于所述墙体基体内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外置控制器组成,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十字型钻孔的水平钻孔延长线上,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水平钻孔端部以及墙体基体内表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十字型钻孔的竖向钻孔延长线上,且第二温度传感器距离竖向钻孔端部的距离与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水平钻孔端部的距离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固定件的截面呈十字形,其截面的中心贯穿设有螺纹安装孔,截面的四周贯穿设有放气孔,专用固定件的四个边紧密压紧所述U管固定胶条,使U管固定胶条压紧所述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钻孔出口的一端设有操作仓盖,并且操作仓盖的上下两端设有流体管道进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基体连同操作仓的外侧依次覆盖有外保温层和外抹灰层,对应内侧覆盖有内抹灰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十字钻孔的双U型热激活建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管路中的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在操作仓盖中分别相互串接或者并接。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围护结构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间歇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定向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和“强化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三种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控制器向热激活建筑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以接通第一U型管,此时热激活建筑系统执行竖向钻孔区域的间歇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该种模式下,热激活建筑系统通过第一U型管向墙体基体的中心区域持续注入热量,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测墙体基体的中心区域温度变化,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实时监测值与换热工质的温差小于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再次向热激活建筑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以切换换热管路并接通第二U型管,此时热激活建筑系统执行水平钻孔区域的间歇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该模式下,热激活建筑系统通过第二U型换热管向墙体基体两侧边缘区域持续注入热量,同时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测两侧边缘区域的温度变化,当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温度监测值与换热工质的温差小于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向热激活建筑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以再次接通第一U型管,并执行竖向钻孔区域的间歇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如此,竖向钻孔区域和水平钻孔区域交替进行着持续注热、蓄热和放热过程直至控制器最终发出系统停止运行的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当控制器在上述“间歇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运行过程中接收到优先处理室内瞬态负荷的指令时,控制器立即向热激活建筑系统发出指令并执行水平钻孔区域的定向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该种模式下,热激活建筑系统通过第二U型管向墙体基体的两侧边缘区域持续注入热量以优先处理来自室内的瞬时负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当控制器接收到热激活建筑系统进行性能优先的运行指令后,则控制器立即向热激活建筑系统发出快速注热指令并执行竖向钻孔区域和水平钻孔区域的强化注热、蓄热和放热模式,该种模式下,热激活建筑系统通过第一U型管和第二U型管中向包含墙体基体的中心区域和两侧边缘区域的全区域持续注入热量以确保围护结构的高热工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40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防水甲板灯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气密性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