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自适应智能拌合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3695.2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3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安雪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C5/00 | 分类号: | B28C5/00;B28C7/02;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天印;郝博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自适应 智能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自适应智能拌合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混凝土的原材料参数;根据混凝土的原材料参数调整预设第一配合比,获取第二配合比;根据第二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搅拌,获取混凝土;判断混凝土的性能是否符合预设要求,若符合,则完成拌合,若不符合,则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的含量进行调整。本发明在拌合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了二次调节,不具有滞后性,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自适应智能拌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一直以来,混凝土的生产一直是粗放式的管理,对混凝土质量尤其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疏于管理。而混凝土新拌工作性能关于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抗渗性能等。是一项在生产中应该尤其关注的但是又被忽视的指标性能。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就已经开始使用轻微振动的混凝土,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SCC才在日本发展起来。日本发展SCC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减少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高之间的矛盾。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SCC第一次用于瑞典的交通网络民用工程上。随后EC建立了一个多国合作SCC指导项目。从此以后,整个欧洲的SCC应用普遍增加。
在现有技术中,SF(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和V漏斗时间是SCC工作性能最常用的两个指标,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原材料的性能非常敏感。现有技术在制备混凝土时,一般是通过制砂设备、拌合设备等将混凝土制备出来以后,再评估混凝土的性能,进而调整混凝土的参数,此方法具有滞后性,制造出的混凝土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混凝土自适应智能拌合方法,用以保证制备的混凝土的质量,该方法包括:
获取混凝土的原材料参数;
根据混凝土的原材料参数调整预设第一配合比,获取第二配合比;
根据所述第二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搅拌,获取混凝土;
判断所述混凝土的性能是否符合预设要求,若符合,则完成拌合,若不符合,则对所述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的含量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为自密实混凝土。
可选的,对所述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的含量进行调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对所述混凝土中各原材料调整的量;
根据对所述混凝土中各原材料调整的量,获取第三配合比。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二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搅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混凝土的各原材料进行计量。
可选的,所述原材料的参数信息包括:砂的含水率数据、粗骨料的含水率数据、砂的含粉量数据、砂的级配数据、砂石的二维和三维几何数据。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的性能参数包括:塌落度、塌落扩展度SF、V漏斗时间VF、流动性、填充性、抗离析指标和保塑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自适应智能拌合装置,用以保证制备的混凝土的质量,该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混凝土的原材料参数;
第二配合比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混凝土的原材料参数调整预设第一配合比,获取第二配合比;
混凝土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搅拌,获取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3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玻璃
- 下一篇:盖板、电子设备及盖板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