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的反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3269.9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高丹盈;丁冲;庞育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蔡少华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混凝土 应力 裂缝 宽度 关系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本构关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的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进行三点加载受弯试验,绘制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荷载与裂缝张开位移试验曲线;获得该试验曲线上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初裂荷载,得到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初裂抗弯强度;根据相关参数,建立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受弯过程的标准化转角、标准化弯矩、外载荷、弹性形变引起的裂缝张开位移、初始裂缝几何形变引起的裂缝张开位移、裂缝张开总位移的计算模型;经反分析计算,得到该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应力与裂缝张开位移的本构关系曲线。本发明可以为钢纤维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本构关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的反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钢纤维混凝土(FRC)是在脆性易裂的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制成的建筑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钢纤维混凝土已在土木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穿过混凝土裂纹表面的钢纤维具有较强的桥接作用,使钢纤维混凝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其优异的开裂后性能。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体现了钢纤维在混凝土结构开裂后发挥的作用,是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非常重要的参数,因此,使用合适的测试方法获得钢纤维混凝土拉伸应力-裂缝本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提供一种可以求解钢纤维混凝土应力-裂缝本构关系的反分析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的反分析方法,简化了反分析方法的运算量,可编制反分析运行的程序化流程,所得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受弯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更接近于客观情况,可以为钢纤维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应力-裂缝宽度本构关系的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进行三点加载受弯试验,绘制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荷载与裂缝张开位移试验曲线;
步骤2、根据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荷载与裂缝张开位移试验曲线,获得该试验曲线上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初裂荷载,得到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初裂抗弯强度;
步骤3、根据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宽度b、高度H、裂缝宽度w、初裂抗弯强度ft、跨中截面未开口高度h、切口深度a0、净跨距L、裂缝发展总高度d、裂缝发展相对高度α、非线性铰长度s,建立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受弯过程的标准化转角θi、标准化弯矩μi(θ)、外载荷Fana,i、弹性形变引起的裂缝张开位移wana,i,e、初始裂缝几何形变引起的裂缝张开位移wana,i,g、裂缝张开总位移CMODana,i的计算模型;
所述待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受弯过程分为开裂前阶段、虚拟裂缝发展阶段和真实-虚拟裂缝共同发展阶段;在开裂前阶段,所述标准化弯矩μi(θ)的计算公式如下:
μi(θ)=θ,(0<θ<1) (公式1);
在虚拟裂缝发展阶段,所述标准化转角θi和标准化弯矩μi(θ)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真实-虚拟裂缝共同发展阶段,所述标准化转角θi和标准化弯矩μi(θ)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述外载荷Fana,i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32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