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环境用高抗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1960.3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粮余;王建盛;潘自立;东怀正;何娘者;葛根荣;曾晓辉;刘剑光;李永亮;胡建平;刘洋;张凯;刘喆丰;刘海川;谢友军;龙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环境 用高抗裂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原环境用高抗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与抗冻性,而且强度高、工作性良好,能适应高原环境下轨道结构或其余高抗裂要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需要。其按重量份的组分为:水泥300‑350份;矿物掺合料40~90份;细骨料600‑800份;粗骨料1000~1200份;膨胀剂10‑25份;内养护剂0.05‑0.15份;橡胶粒10‑15份;乳化石蜡5‑10份;抗裂纤维0.5‑1.5份;引气剂0.005‑0.01份;缓凝剂0.05份;减水剂2~5份;水130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原环境用高抗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原地区具有低温、低气压、大温差、多风、日照辐射强、区域差异与垂直变化大等环境特点,使得高原地区的现浇轨道结构早期开裂严重。一旦初始裂缝产生,在列车荷载与高原环境作用下,轨道板裂缝极易扩展,这使得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保护的失效进程加速,环境中空气、水分以及有害离子可以超预期地渗透至钢筋表面,进而引发钢筋锈蚀,最终影响到轨道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如何根据高原环境特性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与抗裂提升技术,配制高抗裂且工作性良好、强度高以及高耐久性的混凝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的问题。
在申请号为201910556447.X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中了一种高原抗渗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石蜡、烷基醇聚醚硫酸盐KS-360、羧甲基纤维素钙及卡拉胶配制了一种抗渗乳液,使得高原混凝土抗渗透性能大大增加,但其抗裂效果未知。在申请号为201810713501.2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中了一种低成本替代资源高抗裂混凝土及其配制方法,采用机制砂、尾矿砂和钙质矿物掺合料,在解决天然河砂匮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混凝土的抗裂性、粘聚性与保水性,但该发明主要针对普通环境下的混凝土,对高原环境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升效果未知。在申请号为201410594471.X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中了一种适用于严酷环境的高抗裂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采用高吸水树脂、纤维素醚和无机减缩剂组成的内养护剂与喷涂快速成膜型外养护剂控制混凝土的开裂,但其复杂的“之”型施工工艺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满足,采用圆环法评估其制备混凝土的抗裂性欠妥,且缺乏混凝土其余耐久性数据,难以推广应用。此外,在申请号为202010204092.0、201810976616.0、201810524314.X和201210593947.9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中了一种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添加具有保湿作用的内养护成分与增强纤维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与抗裂性,但该发明主要针对普通环境下的混凝土,对高原环境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升效果未知,且缺乏工作性能与其余耐久性数据,难以应用于高原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原环境用高抗裂混凝土,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与抗冻性,而且强度高、工作性良好,能适应高原环境下轨道结构或其余高抗裂要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需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高原环境用高抗裂混凝土,由水泥、矿物掺和料、细骨料、粗骨料、膨胀剂、内养护剂、橡胶粒、乳化石蜡、抗裂纤维、外养护剂、引气剂、缓凝剂、减水剂和水组成,其按重量份的组分为:
水泥300-350份;
矿物掺合料40~90份;
细骨料600-800份;
粗骨料1000~1200份;
膨胀剂10-25份;
内养护剂0.05-0.15份;
橡胶粒10-15份;
乳化石蜡5-10份;
抗裂纤维0.5-1.5份;
引气剂0.005-0.01份;
缓凝剂0.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19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