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支持数据转移的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1791.3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明洋;师文昌;杨鹏飞;仪张倩;李雅斌;温琳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G06F21/60;G06F21/62;G06F21/6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个 支持 数据 转移 基于 身份 证明 持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支持数据转移的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法,本发明针对支持数据转移的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复杂密钥管理和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基于双线对和基于身份密码学,提出支持数据转移的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本发明解决了密钥管理问题,通过第三方审计者实现转移数据的完整性检验,使用随机数技术保证用户数据在审计过程中的隐私安全。安全性分析表明,随机预言机模型中证明所提方案满足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的不可伪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个支持数据转移的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法。
背景技术
2007年Ateniese等学者首次提出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2008年,基于BLS短签名Shacham和Waters提出了基于双线性对的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同年,利用对称加密技术Ateniese等学者提出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实现了数据块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动态操作。与此同时,Sebé等学者提出基于整数分解问题的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2009年,Erway等学者设计支持全动态的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利用认证跳表技术实现数据块的插入操作。2010年,为了降低用户审计代价和保护数据隐私,Wang等学者提出了隐私保护的公开验证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该方案中通过第三方审计者进行公开验证。此后,大量公开验证的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被提出来。
2014年,Wang等学者结合基于身份密码学提出了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2016年,为了降低数据拥有者计算代价,Wang等学者提出基于身份代理数据上传的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2017年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Yu等学者提出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实现数据隐私的完美保护。2019年,Li等学者基于生物特征提出基于模糊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同年,Wang等学者利用环签名机制提出奖励机制下无条件匿名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实现用户身份隐私保护下揭露恶意事件。2020年,针对用户吊销开销,利用密钥更新技术Zhang等学者提出了高效用户吊销的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
2019年,Wang等学者首次提出支持数据转移的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该方案中云服务器完成数据转换后,接收者无需再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第三方审计者完成数据完整性的公开检验。
随着数据交融时代来临,云存储中数据所有权往往需要不断的变更。为了保护变更所有权后数据的完整性,需要使可证明数据拥有方案支持数据转移。现有技术中存在可以支持数据转移的可证明数据拥有方案,但是该方案是基于传统公钥密码学的,且存在复杂的证书管理问题和隐私泄露问题,因此,如何使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案在支持数据转移的情况下,可以同时高效解决复杂密钥管理和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个支持数据转移的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法,利用双线性对和基于身份密码学,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假设和离散对数假设下的支持数据转移的基于身份可证明数据持有方法,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中,证明所提方案满足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的不可伪造性,在支持数据转移同时,高效解决数据隐私泄露和密钥管理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S1,输入安全参数,输出主密钥和系统参数,完成系统建立;
S2,输入数据持有者和数据接收者的身份,并提取数据持有者和数据接收者的密钥;
S3,数据持有者用提取的私钥对数据签名,并将数据与数据签名一同发送给云服务器;
S4,输入数据持有者和数据接收者的私钥,提取转换密钥,并发送给云服务器;
S5,用提取的转换密钥,云服务器将数据持有者对应数据的标签转换为数据接收者对应数据的标签;
S6,输入挑战数据块的数量,输出挑战信息,第三方审计者将挑战信息发送给云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1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