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捕获编排的带内网络遥测INT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0101.2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黄韬;刘江;崔明玮;范文韬;赖丽蓉;谢雅琼;牛天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3/50 | 分类号: | H04L43/50;H04L45/00;H04L43/0876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丁芸;马敬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捕获 编排 网络 遥测 int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捕获编排的带内网络遥测INT方法及系统,其中,通过控制器下发流表;流表用于将需编排的数据包修改为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需编排的数据包为控制器探测过路径的流的数据包,下发的交换机更符合用户需求,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多个交换机无法区分信息量的情况。并且,通过最后一个交换机得到的新的数据包发送给控制器,由于新的数据包是将INT信息覆盖编排命令中遥测内容的位数,保留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中需执行编排命令的交换机指示部位得到的,因此,最终到达控制器的新的数据包的长度固定,传输的数据量一定,处理时间也会相应变短,从而减少网络的抖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捕获编排的带内网络遥测INT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业务应用的推陈出新和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网络呈现出“高速率、大规模、多接入、不可预期”的特点。网络管理者迫切需要提出能够应对网络状态测量、网络失效检测、故障定位与恢复等场景用例的测量解决方案。
带内网络遥测技术(Inband Network Telemetry,简称INT)应运而生,INT作为一种混合测量技术,是一种借助数据面业务进行网络状况的收集、携带、整理、上报的技术,不使用单独的控制面管理流量进行上述信息收集。
在INT技术的实现过程中,每经过一个交换节点,便插入相应的元数据,使得最终达到遥测服务器时的全部遥测信息的数据量巨大,越靠近宿节点的处理任务越重,处理时间越长,网络也容易发生抖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捕获编排的带内网络遥测INT方法及系统,用以减少网络的抖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捕获编排的带内网络遥测INT方法,包括:
控制器下发流表;所述流表用于将需编排的数据包修改为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所述需编排的数据包为所述控制器探测过路径的流的数据包,所述编排命令包括:需执行编排命令的交换机指示部位,所述编排命令用于第一个交换机所在路径中需执行编排命令的交换机,添加遥测内容的位数;
交换机接收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判断所述交换机是否是所述控制器管辖范围拓扑中流的第一个交换机;
如果所述交换机为第一个交换机,则第一个交换机根据所述第一个交换机中的捕获表和捕获计数空间,为所述第一个交换机所在路径中的需执行编排命令的交换机添加执行编排命令的标识,判断所需执行命令的交换机是否为自身,如不是,将所述添加执行编排命令的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个交换机的下一跳;如是,则在第一个交换机执行编排命令;
如果所述交换机不为第一个交换机,则本交换机根据所述第一个交换机添加的执行编排命令的标识,判断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中的交换机指示部位与本交换机所在路径中的交换机是否匹配;
如果判定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中的交换机指示部位与本交换机所在路径中的交换机匹配,则本交换机执行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中的编排命令;其中,所述本交换机执行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中的编排命令,包括:对当前流进行捕获,得到INT信息;读取所述编排命令中遥测内容的位数,将所述INT信息覆盖所述编排命令中遥测内容的位数,保留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中需执行编排命令的交换机指示部位,得到新的数据包;
本交换机按照所述新的数据包中需执行编排命令的交换机指示部位,确定本交换机的下一跳为控制器,将所述新的数据包上报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如果所述交换机为第一个交换机,则第一个交换机根据所述第一个交换机中的捕获表和捕获计数空间,为所述第一个交换机所在路径中的需执行编排命令的交换机添加执行编排命令的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个交换机获取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对所述含编排命令的数据包进行多重hash运算,得到hash运算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0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