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实心钉置入的辅助导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18373.9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4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曹一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孙甫臣 |
| 地址: | 225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脊柱 手术 实心 置入 辅助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实心钉置入的辅助导向装置,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包括圆柱状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设有圆柱状的第一外定位部,所述第一外定位部的下端设有圆锥状的第二外定位部;所述内套筒包括第一内定位部,所述第一内定位部的下端设有圆锥状的第二内定位部,所述第二内定位部的下端设有圆柱状的第三内定位部。本发明以实心钉和导向装置代替空心螺钉,增加了置钉的强度,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微创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实心钉置入的辅助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微创手术意味着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达病变处,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和器材,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或标准的脊柱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度高、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为目的。
目前在脊柱微创手术置钉的过程中,常常是先将导针插入后沿导针置入空心螺钉,但是空心螺钉存在一定的弊端:1、强度不如实心钉;2、价格昂贵。然而,虽然实心钉优于空心钉,但目前实心钉缺少导向装置,导致难以实现微创制定手术中实心钉的置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实心钉置入的辅助导向装置,以实现脊柱微创手术中实心钉的置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实心钉置入的辅助导向装置,包括:
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包括圆柱状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设有圆柱状的第一外定位部,所述第一外定位部的下端设有圆锥状的第二外定位部;所述第一外定位部的内径等于固定部的内径,所述第二外定位部的大内径等于第一外定位部的内径;
所述外套筒由左套筒和右套筒组成,所述固定部由设于左套筒上的左固定部和设于右套筒上的右固定部组成;所述左固定部的端部设有一个或两个卡隼,所述右固定部上设有与卡隼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隼与卡槽相卡合;
所述第二外定位部的大内径大于实心钉的外径,所述第二外定位部的小内径小于实心钉的外径;
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包括第一内定位部,所述第一内定位部的下端设有圆锥状的第二内定位部,所述第二内定位部的下端设有圆柱状的第三内定位部;所述第一内定位部、第二内定位部、第三内定位部的内径相等;所述内套筒置于外套筒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定位部、第二内定位部分别与第一外定位部、第二外定位部相重合;所述第三内定位部置于外套筒的外部;
所述内套筒的内径大于导针和丝锥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定位部顶部的内表面呈外凸弧状。
优选地,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均采用3D打印制成。
优选地,所述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将所述外套筒卡入关节突中;
S2、取导针置于所述内套筒的内部,导针带动所述内套筒到达目标骨表面,所述内套筒卡入关节突中,取出导针;
S3、取丝锥置于所述内套筒的内部,沿内套筒对所述目标骨表面进行攻丝;
S4、攻丝完成后,依次取出丝锥、内套筒;
S5、取实心钉置于所述外套筒的内部,沿外套筒对所述目标骨表面进行置钉;
S6、随着实心钉的置入,所述左套筒和右套筒逐渐分隔开;
S7、实心钉置入后,取出分开的左套筒和右套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外套筒和内套筒,通过导针探测创伤骨表面对内套筒进行定位,定位后的内套筒对丝锥进行导向以对创伤骨表面进行攻丝,攻丝后,利用外套筒对实心钉进行导向以对创伤骨表面进行置钉,进而达到对实心钉置钉的导向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83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