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数控磨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15430.8 | 申请日: | 2021-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霞;吴玉安;张青显;吴俊锋;何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润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41/06;B24B55/06;B24B41/02;B24B47/04;B01D46/10;B01D46/00 |
| 代理公司: | 驻马店博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5 | 代理人: | 李红卫 |
| 地址: | 4637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械 加工 数控 磨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数控磨削装置,包括基座、顶板、控制面板、磨盘和回收室,所述基座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回收室,且回收室上方的基座内部设有抽吸腔体,并且基座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置物网板,置物网板的底端延伸至抽吸腔体的内部,所述基座的上方设有顶板,且基座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并且顶板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传动腔体,所述基座顶端的两侧皆设有定位结构,传动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限位槽。本发明不仅提高了磨削装置使用时的磨削效果,提高了磨削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降低了磨削装置使用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数控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而在机械加工工艺中需对工件进行磨削处理,因此需使用到相应的磨削装置。
目前市面上的磨削装置多种多样,但功能性较为单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磨削装置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处理,导致其易产生偏移的现象,进而影响其磨削效果;
(2)现有的此类磨削装置不便于调节磨盘的位置,难以对工件的指定位置处进行磨削处理,使用时有所不便;
(3)现有的此类磨削装置不便于对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净化处理,导致其易直接散发于空气中,进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数控磨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磨削装置不便于对工件进行固定处理、不便于调节磨盘的位置以及不便于对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净化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数控磨削装置,包括基座、顶板、控制面板、磨盘和回收室,所述基座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回收室,且回收室上方的基座内部设有抽吸腔体,并且基座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置物网板,置物网板的底端延伸至抽吸腔体的内部,所述基座的上方设有顶板,且基座顶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顶端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并且顶板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传动腔体,所述基座顶端的两侧皆设有定位结构,传动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底端延伸至传动腔体的外部,且传动腔体一侧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丝杆,并且丝杆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承载架,且承载架远离螺母的一端贯穿限位槽并安装有第二电机,并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底端安装有磨盘,所述基座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且基座表面的一端安装有密封门,并且密封门上方的基座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伸缩杆以及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的一端延伸至回收室的内部,使得回收室内部的已净化气体经排气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传动腔体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以便带动丝杆进行旋转。
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旋柄、螺纹筒、定位板、支撑架以及螺纹杆,所述基座顶端的两侧皆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螺纹筒,以便对螺纹杆进行安置处理。
优选的,所述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螺纹筒的外部并转动连接有定位板,并且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螺纹筒的外部并安装有旋柄,以便将工件固定于基座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置物网板下方的抽吸腔体内部安装有吸尘罩,且抽吸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抽风机,抽风机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吸尘罩的底端相连通,抽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导管延伸至回收室的底部,以便将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吸收至回收室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润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润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5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柜风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分段和结构的藏文字构件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