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闭环反馈的低频大动态光纤地震计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14791.0 申请日: 2021-01-26
公开(公告)号: CN112698384B 公开(公告)日: 2023-08-01
发明(设计)人: 杨军;安然;张毅博;杨木森;田帅飞;李晋;邹晨;苑勇贵;苑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G01V1/00 分类号: G01V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闭环 反馈 低频 动态 光纤 地震 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闭环反馈的低频大动态光纤地震计装置,该装置包括光源模块、光纤干涉仪模块、探测采集模块、双反馈控制模块。其特征是双反馈控制模块中的第一数模转换器与光纤干涉仪模块中的相位调制器相连,形成第一闭环反馈回路;第二模数转换器依此连接功率放大器和电磁反馈装置并作用于光纤干涉仪模块的惯性质量,形成第二闭环反馈回路;由光纤干涉仪模块拾取的振动在与双反馈控制模块相互作用后得到的差分信号,会传输至探测采集模块,探测采集模块输出端与双反馈控制模块相连。由此形成的双闭环反馈光纤地震计装置具有超大动态范围,超低工作频带,全量程反馈等优点,并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光纤地震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闭环反馈的低频大动态光纤地震计装置,属于光纤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光纤地震计基本为开环结构,其性能过于依赖机械、光纤本身的性质,同时由于机械、光纤工艺改进困难,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方面遇到瓶颈。而传统闭环地震计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反馈的引入对于地震计的性能有着突破性的提升,摆脱对机械的依赖,同时电子反馈还具有轻便、可调节等多种优势。

1972年等人首次在捷克斯洛伐克安装了一款反馈式宽频带地震计(Dziewonski,A.M..The 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Progress and Promise,inObservatory Seismolog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California,1989),其实现了300s~0.3s的低频宽频带的速度平坦响应。首次提出的利用反馈实现宽频带的概念,明显地展示出了反馈在地震计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1998年,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公开了一种反馈式超宽频带地震计(CN98121724.9),此专利采用三维结构,目的是实现在20Hz~360s响应频带的对地速度平坦响应,在360s~DC响应频带对地加速度平坦响应,同时获得140dB的动态范围。

2011年,珠海市泰德企业有限公司公布了一种力平衡反馈宽频带地震计(CN201120500621.8),其利用电磁机构配合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实现了50Hz~60s的宽频带平坦响应,其截至低频甚至可以拓展至120s,测量动态范围达140dB,灵敏度则为2000V/(m/s)。在保证大动态和高灵敏度得同时,实现了低频测量和宽频带的性能。

上述三种传统反馈式地震计,都提现了反馈对传统机电式地震计在低频延拓、频带展宽和动态范围提升上的重要作用,其早已成为传统地震计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因此,将反馈引入到与传统地震计原理基本相同的开环光纤地震计中,理应会对现有开环性能由较大的提升。

2014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王兆刚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盘片和法布里-珀罗腔结合的光纤加速度计(Wang Z,et al.Diaphragm-Based Fiber Optic Fabry–PerotAccelerometer With High Consistency.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2014,32(24):4810-4815)。在工作频带10Hz~125Hz的范围内,灵敏度达到了36.07dB V/g,分辨率68.03ug,动态范围约为60dB。文中说明若更换解调方法,分辨率可能达到ng级,此时动态范围约为120dB。

2016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吴学兵等人公开了一种干涉型光纤地震检波器(吴学兵,刘英明,高侃.干涉型光纤地震检波器研发及效果分析.石油物探,2016,55(2):303-308)。其采用了马赫-泽德干涉仪和芯轴式结构,工作频带为10Hz~800Hz,灵敏度约40dB rad/g,分辨率为0.1ug@100Hz,动态范围达120dB@100Hz。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4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