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14630.1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涛;李功文;石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钟扬飞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压力 测试 系统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压测集群中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判断所述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是否达到预设资源指标限额;若是,选择若干候选设备作为新增节点设备,加入所述压测集群;启动所述新增节点设备进行压力测试。本申请方案,实现了对压测集群的自动扩展,降低了配置节点设备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压力测试是验证服务性能常用的测试方法,通过向提供应用服务的服务端(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不断加压,强制其在极限情况下运行,从而发现服务端的性能缺陷。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单台机器产生的压力较小,可以以多台机构成分布式压测集群,模拟上万用户并发访问提供应用服务的服务端,从而共同向服务端产生压力。
参见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压力测试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测集群包括一个主设备(master-server)和多个节点设备(node-server),主设备可以向节点设备分发压测脚本。在执行压测过程中,各节点设备通过压测脚本向提供应用服务的服务端进行压测,获得压测数据,并将压测数据回传至主设备。主设备可以汇总各节点设备的压测数据,并生成压测报告。
压测集群需由人工对各节点设备进行配置,配置内容包括各节点设备的IP(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地址和端口号,使得压测集群中主设备和多个节点设备位于同一网络。在配置完成后,需人工启动节点设备。当压测集群对服务端进行压力测试时,如果在压测集群的资源达到瓶颈时未达到预设的压测目标,则需要增加节点设备,这时还需要人工对新增的节点设备进行配置。因人工配置和新增节点设备的过程较为繁琐,导致压力测试的整个过程增加了额外的等待时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自适应扩展压测集群,减少了对节点设备配置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包括压测集群以及压测管理平台,所述压测管理平台包括配置组件、探测组件以及调节组件,其中:
所述配置组件,用于配置所述压测集群中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限额;
所述探测组件,用于获取所述压测集群中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并判断所述资源指标数据是否达到所述资源指标限额;
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在所述资源指标数据达到所述资源指标限额时,选择若干候选设备作为新增节点设备,加入所述压测集群,并启动所述新增节点设备进行压力测试。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压力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压测集群中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
判断所述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是否达到预设资源指标限额;
若是,选择若干候选设备作为新增节点设备,加入所述压测集群;
启动所述新增节点设备进行压力测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压测集群中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包括:
周期性获取压测集群中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在获取所述资源指标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节点设备建立安全外壳协议SSH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资源指标数据包括至少两个子指标数据,所述资源指标限额包括与每一子指标数据对应的子指标限额;
所述判断所述节点设备的资源指标数据是否达到预设资源指标限额,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4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配料罐
- 下一篇: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