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诊治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13272.2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吕琦;王刚敏;王培军;马春辉;王湘彬;高燕;田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A61K45/00;A61P13/12;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诊治 透明 细胞 潜在 生物学 标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治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本发明发现环状RNA circ0058792在肾癌组织中及细胞中高表达,并且与病变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相关,提示circ0058792可作为肾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本发明有助于解决临床上难以及时、准确预测ccRCC的缺陷,还可通过检测circ0058792的表达水平筛选预测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候选药物,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诊治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背景技术
肾细胞癌(RCC)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年逐年增加(约为7%)。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在RCC亚型中死亡率居前(第1位)。虽然肾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进展,但晚期肾细胞癌的预后仍较差,由于耐药性和严重的不良反应,靶向治疗的预期疗效不理想。因此,阐明ccRCC的分子机制和筛选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是迫在眉睫。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种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非编码RNA的一种亚型),是一种共价封闭的环,由5’-CAPS和3’-poly(A)尾连接在一起。最近,circRNAs被发现在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circRNAs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此外,圆环的多种功能已经被确定,特别是circRNAs也可以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s)通过海绵miRNA调节基因。
期刊文献(程长,杨宸,姜昊文.环状RNA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2020,43(10):634-639.)介绍了circRNAs的合成与功能及其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列举了circRNAs如circABCB10、circPCNXL2、circZNF609、circATP2B1、hsa-circ-0001451、circHIAT1、circ-000926、circRAPGEF5、circAKT3、circNRIP1、hsa-circ-0072309在ccRCC中的作用,包括促癌或抑癌。专利文献CN111334509A,公开日2020.06.26,公开了基于人肾癌OS-RC-2细胞YB-1基因发现circSPECC1通过与miR-615互作,靶向调控HIP1及Caspase 9基因的表达,在人肾癌侵袭及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circSPECC1可以有效抑制人肾癌OS-RC-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然而,目前未见circ0058792用于诊治肾透明细胞癌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诊治肾透明细胞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circ0058792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制备肾透明细胞癌诊断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或试剂盒包含circ0058792的定量检测剂,所述定量检测剂包括适用于如下至少一种方法的试剂:荧光染料法、数字PCR、共振光散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序或生物质谱法。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定量检测剂为能够特异性结合circ0058792或circ0058792对应的cDNA的探针或引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或试剂盒包含内参引物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参引物对包括β-actin扩增引物对、GAPDH扩增引物对和18S rRNA扩增引物对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或试剂盒还包括RNA提取试剂、PCR反应缓冲液、dNTPs以及DNA聚合酶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circ0058792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3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