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13146.7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6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王伟;曾长娟;沈勤;季雍容;许诗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G16H30/40 | 分类号: | G16H30/40;G06T11/40;G06T11/20;G06T13/80;A61B3/02;A61B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治东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调节 标的 动态 图片 设计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通过规划视觉区域;在所述视觉区域中添加一或多个图案,并设置各图像的视觉效果、及运动轨迹,以生成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本申请可在检查中充分调动被检查者的眼调节功能,使被检查者主动参与检查,并供检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数字化存档,节约了检查时间,检查结果更准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调节性视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调节性视标是一种有精细细节的视标,眼睛通过精确的使用调节才能看清楚。在各种眼球运动检查(涉及斜视或者眼眶骨折等有眼球运动障碍的疾病),比如交替遮盖检查、遮盖去遮盖检查中,都需要在患者面前放置调节性视标以调动被测试眼的调节功能。由于眼球运动检查多以幼儿为主,现有的调节性视标,多以静态图案为主,难以调动幼儿注意力。在实际检查过程中,通常需要更换多次不同的视标,并反复叮嘱受检查者注视该视标,也未必可以精确完成检查。因此,现有斜视等眼球运动检查存在被检查者不配合、检查时间过长、检查结果不准确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眼球运动检查存在被检查者不配合、检查时间过长、检查结果不准确等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规划视觉区域;在所述视觉区域中添加一或多个图案,并设置各图像的视觉效果、及运动轨迹,以生成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基于史蒂文斯幂次法则S=k In;其中,S表示大脑所得到的感知结果;k为常数;I表示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刺激值,n为表征视觉效果的参数。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包括:视觉通道、亮度、响度、面积、长度、灰对比度、及电流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规划视觉区域有中心向外依次包括:视觉中心区域、可延展区域、及次要元素区域;其中,所述次要元素区域为空白或与所述视觉中心区域图为互补色的元素,以突出所述视觉中心区域中的图案;所述次要元素区域为无序运动的图案;所述视觉中心区域为沿预设路径运动的图案。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视觉中心区域中图案的亮度、对比度、及明度高于其他区域;各图案由视觉中心区域向外运动时,其对应的视觉效果逐渐减弱;反之,其对应的视觉效果逐渐增强。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包括:多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卡通动物、人物、及植物中任意一种。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态图片用于在显示屏上显示;基于所述动态图片还相应设置有灯光变化、及音效,以供通过发光设备、及扬声器配合所述动态图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设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规划模块,用于规划视觉区域;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规划的视觉区域调整其内图案的视觉效果、及运动轨迹,以生成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计算机指令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规划视觉区域;在所述视觉区域中添加一或多个图案,并设置各图像的视觉效果、及运动轨迹,以生成用于调节性视标的动态图片。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31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近红外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近红外LED
- 下一篇:模块化逆变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