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型电力电缆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11902.2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8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丹含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40;H01B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电力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型电力电缆,包括电力电缆主体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滑动插接在电力电缆主体的顶端面,所述电力电缆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桥架,所述桥架的外围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桥架的顶面均匀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电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金属导线,所述绝缘外套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散热齿,所述散热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金属导热体,所述金属导热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器。本发明通过对散热器对金属导热体的降温,能够使得电力电缆主体内部的温度不断传递到金属导热体的内部,从而对电力电缆主体内部的电缆进行有效降温,同时保证电缆的稳定的运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型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为了很好的管理电缆,一般会将电缆集中安装在电缆桥架内部,从而避免电缆散乱裸露在外,但是现有的电缆在电缆桥架内部相互紧靠运行时,会使得电缆在电缆桥架内部产生热量,导致电缆桥架内部温度过高,从而会加速电缆的老化速度,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再加上夏天天气温度过高时,容易造成电缆出现故障,并且不能够针对过高温度进行快速散热降温,从而会增加电缆损坏的几率,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散热型电力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型电力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型电力电缆,包括电力电缆主体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滑动插接在电力电缆主体的顶端面,所述电力电缆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桥架,所述桥架的外围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电力电缆主体的内部均匀插接有电缆,所述桥架的顶面均匀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桥架的顶面两侧且位于插接槽的侧面边缘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
所述电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绝缘外套,所述绝缘外套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散热齿;
所述散热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金属导热体,所述金属导热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器。
所述散热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防护外框,所述固定底板的侧面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面且位于防护外框的内部固定转动安装有扇叶;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底部两侧边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套环,所述限位套环的侧面中心转动插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齿轮;
所述金属导热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插接板,所述支撑架的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散热组件,所述支撑架的顶面且位于散热组件的两端边缘固定连接有冷凝管,所述插接板的侧边面中心开设有凹槽;
所述插接板的侧面中心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表面均匀开设有齿形卡槽,所述插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板;
所述固定支撑架的顶面边缘固螺旋连接有紧固螺丝,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外表面与固定支撑架的侧边相焊接,所述插接板在支撑架的底面分为五组设置,所述齿形卡槽分为三组进行在插接板的外表面进行开设,所述冷凝管的内部液体为冷却液,所述冷凝管在支撑架的顶面与扇叶的中心相对齐,所述支撑架通过底面的插接板与电力电缆主体上表面的插接槽相插接,且所述插接板在插接槽的内部与电缆的外表面相接触挤压,所述支撑架的两端面上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支撑架通过两端面的挤压板与控制按钮的顶面相接触挤压,所述插接板通过底部侧面的限位卡板与插接槽的内部表面相卡接,所述电缆通过外表面的散热齿与插接板的侧面相接触,且所述电缆在电力电缆主体的内部与插接板之间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通过外表面的齿轮与扇叶侧端面的齿形卡槽相啮合卡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导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插接板的底部边缘两侧为光滑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丹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丹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1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