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合带边界断层综合探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11627.4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5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常帅鹏;陈兴强;黄勇;张文忠;孟祥连;苗晓岐;杜世回;付伟;杨德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边界 断层 综合 探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合带边界断层综合探测方法,步骤为:搜集整理既有区域地质资料,限定缝合带大致位置;开展遥感解译工作,解译缝合带区域构造发育特征;野外调查验证遥感解译断层位置;开展地面物探与钻孔工作,进一步识别缝合带边界断层位置、节理密集带、缝合带内外岩性差异。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缝合带附近大型永久线状工程(如铁路、公路、引水隧洞、输油管道等)勘察设计选线阶段和为规避工程风险的工程设计阶段使用,可查明缝合带边界断层,保障线路工程安全,能在勘察设计阶段合理选线和合理工程设置,规避了缝合带内和缝合带两侧的工程条件差异性带来的地质风险,提高了勘察设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勘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合带边界断层综合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缝合带是两个碰撞大陆衔接的地方,表现为宽度不大的高应变带,由含有残余洋壳的蛇绿岩混杂堆积和共生的深海相放射虫硅质岩、沉积岩等组成,叠加了蓝片岩相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构造变形。因此,缝合带内一般断层发育、岩性复杂、岩体破碎,还可能发育活动断裂。缝合带分隔的不同板块与构造单元之间,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可实施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青藏高原地区,缝合带却是大江大河发育、海拔高度偏低、自然环境相对优越、人类居住密集的地区,是重要交通工程最需要多次穿越的地区。对于这类受缝合带影响的重要交通工程,在线状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可实施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平衡工程的安全和经济带动作用。解决该矛盾的基础条件之一是缝合带边界断层位置的准确探测。
以往对于缝合带的探测往往仅借助于遥感手段,利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差异和线型纹理、水系及地貌特征,初步判定缝合带位置,再结合野外调查核实,确定缝合带大致的范围。该方法对于无法明确缝合带边界断层,制约大型线状工程如铁路或公路的靠近缝合带区域的局部线路选择;如果线路必须穿越缝合带时,由于缝合带内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缝合带两次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确定缝合带边界断层,对于工程形式和工程国模设计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带边界断层综合探测方法,满足工程选线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的需求,准确探测影响线状工程选线和重点工程设置的缝合带边界断层位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缝合带边界断层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搜集整理既有区域地质资料,限定缝合带大致位置;
S2:开展遥感解译工作,解译缝合带区域构造发育特征;
S3:野外调查验证遥感解译断层位置;
S4:开展地面物探与钻孔工作,进一步识别缝合带边界断层位置、节理密集带、缝合带内外岩性差异。
步骤S1的具体过程为:
S1-1:搜集缝合带区域既有区域地质资料限定缝合带大致位置;
S1-2:搜集既有工程地质勘探测试资料,进一步限定缝合带的大致位置。
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
S2-1:以S1确定的缝合带大致位置范围为基础,开展大范围遥感解译工作,在遥感图像上识别主要断裂位置及走向特征;
S2-2:以高分影像数据进一步识别S2-1限定的断层破碎带的总体走向和位置。
步骤S3的具体过程为:依据S1和S2限定的缝合带边界断层大致位置,开展野外调查核对工作,开展顺缝合带方向和垂直缝合带方向的连续剖面野外验证和补充调查,对该区域断层的地貌、断层结构、断层岩固结程度、断错和上覆地层的形成年代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开挖探槽。
步骤S4的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1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