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以及燃料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08905.0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6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大森优;胜野正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0258 | 分类号: | H01M8/0258;H01M8/0273;H01M8/0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怡丰律师事务所 11555 | 代理人: | 叶仲楠;杨溢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隔板 构件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以及燃料电池。形成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11)的载荷承受部(82a)的突片(98)具有:金属制的板状的基底部(94);以及覆盖基底部(94)的树脂构件(90),在基底部(94)形成孔部(110),树脂构件(90)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孔部,树脂构件(90)具有:厚壁部(158);以及相比于厚壁部(158)而位于第一隔板(36)侧位置的薄壁部(156),孔部(110)以与厚壁部(158)重叠的方式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以及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的燃料电池堆具备多个发电单电池(燃料电池)相互层叠而形成的层叠体。发电单电池具有在电解质膜的两侧配设电极而形成的ME A(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在MEA的两侧配设的一组隔板。在一方的隔板的外周部设置有载荷承受部,该载荷承受部具有向该隔板的外方突出的突片。
在突片的宽方向(与突片的突出方向和隔板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外部载荷施加于燃料电池堆时,突片与在端板、堆壳体等设置的支承构件接触。即,载荷承受部受到施加于燃料电池堆的所述外部载荷。由此,能抑制隔板相对于MEA而发生位置偏差。突片具有金属制的板状的基底部、覆盖基底部的树脂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38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嵌入成形载荷承受部的情况下,由于基底部的线膨胀系数与树脂构件的线膨胀系数之差,在嵌入成形后的收缩时会在树脂构件产生应力。也会由于因环境的变化导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这样的应力。因此,树脂构件的壁厚需要形成为不会由于产生这样的应力而树脂构件破损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基底部形成了用于提高嵌入成形时的树脂材料(溶融树脂)的流动性的孔部的情况下,树脂材料在孔部的位置容易产生凹痕。
另外,在树脂构件形成薄壁部和厚壁部,从隔板厚度方向观察时,在将薄壁部以重叠于基底部的孔部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由于树脂材料的凹痕而树脂构件的薄壁部的壁厚进一步减薄,存在薄壁部的强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树脂构件的薄壁部的强度降低并且有效率地嵌入成形载荷承受部的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以及燃料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具备:隔板;以及载荷承受部,其具有从所述隔板的外周部向所述隔板的外方突出的突片,在所述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中,所述突片具有:金属制的板状的基底部;以及覆盖所述基底部的树脂构件,在所述基底部形成孔部,所述树脂构件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孔部的内周,所述树脂构件具有:厚壁部;以及薄壁部,其相比于所述厚壁部而位于所述隔板侧的位置,所述孔部以与所述厚壁部和所述薄壁部中的所述厚壁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燃料电池,具备:在电解质膜的两侧配设电极而形成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在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一方的面侧配设的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以及在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的另一方的面侧配设的隔板,在所述燃料电池中,所述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是上述的燃料电池用隔板构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嵌入成形载荷承受部时,通过将基底部的孔部配置于厚壁部,能够提高树脂材料(溶融树脂)的流动性。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嵌入成形载荷承受部。另外,从隔板厚度方向观察时,基底部的孔部以与厚壁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嵌入成形载荷承受部时,能够抑制因树脂材料的凹痕而薄壁部更减薄。由此,能够抑制树脂构件的薄壁部的强度降低。
参照附图来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从而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8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