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08807.7 | 申请日: | 2021-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包海蓉;陈百科;金素莱曼;宋益善;李燕;熊泽语;谢晨;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33/18 | 分类号: | A23L33/18;A61K38/01;A61K47/38;A61K47/32;A61P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吴瑾瑜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糖 肽肠溶 固体 散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由10重量份降血糖肽、20重量份Eudragit L100和2重量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而成,制备方法:将降血糖肽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聚丙烯酸树脂分散液中分散均匀后干燥研磨即得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本发明的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聚丙烯酸树脂作为载体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释放调节剂,三者相互协同实现了稳定性、活性及可食用性良好兼顾;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极具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肽与蛋白质相比,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加工性能以及重要的生理功能,可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促进矿物质的吸收,调节神经系统,起到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护肝、抗菌等作用,因而活性肽越来越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约为1.164亿人,已成为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规律变化,糖尿病(DM)的患病率日益增加,是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IDF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到2025年,中国患糖尿病人数将超过1.5亿,并且发病年龄将更趋向年轻化,这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存在副作用,开发天然、安全且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生物活性肽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市场上已有辅助降血糖保健食品,其中大多以中药组方制剂为主。而中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及商业利益的驱使,使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功效不能得到确切保障等问题。活性肽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功能,能够有效辅助降血糖,但是由于其中的蛋白质易受温度、pH、食品配料的种类而使得活性肽的活性受到影响,使得活性肽的生理活性失活。
目前现有技术多是简单地把肽与一些辅料及营养素进行混合以促进人体对肽的吸收,并不涉及对肽的变性及稳定性影响。也有涉及活性肽稳定性的现有技术,但经其处理后的活性肽又无法被食用,如CN 108602851A公开了含肽组合物及肽的稳定剂、稳定化方法及保存方法,其通过挤出制粒、搅拌制粒、转动制粒、压缩制粒等通常的制粒法制成包含肽和碱性矿物质载体的粒子,挥发除去溶剂,最后形成碱性矿物质载体与肽共存的粒子,这大大提高了肽的稳定性。
因此,开发一种活性好、稳定性好且同时可食用的活性肽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稳定性、活性及可食用性无法兼顾的缺陷,提供一种活性好、稳定性好且同时可食用的活性肽,使用聚丙烯酸树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降血糖肽混配,维持活性肽的稳定性,降低不良因素对活性肽活性的影响,掩盖不良气味,提高活性肽的吸收效率,提高活性肽的生物利用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含有降血糖肽、聚丙烯酸树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的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中,聚丙烯酸树脂作为载体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释放调节剂,三者相互协同实现了稳定性、活性及可食用性良好兼顾,既掩盖了活性肽的不良气味,又使活性肽在胃部不溶出,到达肠道后才被吸收,且在肠道中45分钟的溶出度高达85%,2小时的溶出度达到92%,获得了活性好(DPP-Ⅳ抑制率只降低了6%,3mg/ml的浓度下抑制率仍高达58%)、稳定性好且同时可食用的活性肽,在提高了生物利用度的情况下,降低了不良因素对活性肽活性的影响,极具应用前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降血糖肽肠溶固体分散体,所述聚丙烯酸树脂具体为EudragitL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8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氯粉煤灰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盐碱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