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且防止电弧起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7816.4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4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孙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盛尔顿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2 | 代理人: | 包雪雷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检测 电线 漏电 防止 电弧 起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且防止电弧起火的装置,包括检测主体,所述检测主体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第一导电杆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导电杆,第二导电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轨道块,轨道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金属杆,第一金属杆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第一金属杆的下侧且在第一转动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金属块。该可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且防止电弧起火的装置,通过将第一金属杆与第一金属块相贴合,使得外置驱动装置停止拉动电线,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自动检测电线漏电和可以精确确定电线的漏电位置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且防止电弧起火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线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保证出厂合格率,排除不合格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检测其是否存在漏电情况发生,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电线检测方式主要存在于不能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使得不能精确的确定电线的漏电位置,还有在对电线检测的同时不能对电线进行清理,使得电线的制作成本增加,而且在电线发生漏电时产生电弧不能将其吹散,使得容易起火。以上情形会导致不能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不能精确确定电线的漏电位置、不能对电线进行清理、电线的制作成本增加、不能将电弧吹散和容易起火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且防止电弧起火的装置,具备可以自动检测电线漏电、可以精确确定电线的漏电位置、可以对电线进行清理、减少电线制作成本、可以将电弧吹散和不易起火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检测电线漏电方式不能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不能精确确定电线的漏电位置、不能对电线进行清理、电线的制作成本增加、不能将电弧吹散和容易起火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以自动检测电线漏电、可以精确确定电线的漏电位置、可以对电线进行清理、减少电线制作成本、可以将电弧吹散和不易起火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检测电线漏电且防止电弧起火的装置,包括检测主体,所述检测主体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左上侧啮合有齿轮环,齿轮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圆柱杆,齿轮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清理杆,第一齿轮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溶液室,第一溶液室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运动管,第一运动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金属球,第一运动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管的的上侧且在第一运动管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金属球,第一运动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溶液室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导电杆,第一导电杆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导电杆,第二导电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轨道块,轨道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金属杆,第一金属杆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第一金属杆的下侧且在第一转动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金属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管、第一连接块上均设置有弹簧组件,通过以上机构均设置有弹簧组件,使得整体结构得以正常运转。
优选的,所述第一溶液室的内侧设置有电流变体,通过第一溶液室的内侧设置有电流变体,使得电流变体在通入足够电流时变为固体,然后第一连杆同步带动第一溶液室进行圆周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与第一转动块相对应的凹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使得第一连接块在向内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转动块进行转动,从而达到推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管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金属球、第二金属球相对应的开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开槽,使得第一金属球、第二金属球可以在其开槽内运动,从而达到抽动气体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盛尔顿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盛尔顿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7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电机控制单元及油烟机
- 下一篇:纳米光热转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