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7725.0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0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别平;梅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邢文月 |
地址: | 552202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荪 混合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食用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取菌材和松针,并分别进行消毒处理,备用;在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菌材层;将红托竹荪菌棒置于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松针层;往松针层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通过铺垫菌材,再放菌棒的混合种植方法,可以增加营养物质,满足红托竹荪生长营业需求,促进红托竹荪的产量显著提高,解决了现有栽培方式产量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托竹荪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食用菌,被誉为“菌中皇后”、“雪裙仙子”。其菌体洁白,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细嫩爽口,深受大家欢迎,现野生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的探索,实现了人工栽培。
但由于红托竹荪栽培技术参差不齐,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传统利用木材种植以及现有的菌棒栽培方法,栽培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取菌材和松针,并分别进行消毒处理,备用;
在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菌材层;
将红托竹荪菌棒置于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松针层;
往松针层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中,消毒处理的方法为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法。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菌材层的厚度为8~12cm。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菌材为杂木和/或竹子。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0~14棒/m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松针层的厚度为3~5c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通过铺垫菌材,再放菌棒的混合种植方法,可以增加营养物质,满足红托竹荪生长营业需求,促进红托竹荪的产量显著提高,解决了现有栽培方式产量较低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8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7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