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水循环换热管路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06620.3 | 申请日: | 202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2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麦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汉武 |
| 主分类号: | F28D15/06 | 分类号: | F28D15/06 |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莫臻 |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水循环 管路 系统 | ||
本发明室内装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块化水循环换热管路系统,包括总控制装置、水循环装置、循环主管。总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主机、温度传感器、轴流泵,循环主管设计为回路式管道系统,其与水循环装置连接,在循环主管上设置有数个串联的模块化管路,总控制装置的流体介质温度传感器和轴流泵设置在模块化管路上,其中轴流泵设置在模块化管路的入口。本发明结构简单,以模块化设计、分布式控制为主线,采用水循环串联换热为模式,串联式循环水管路由循环主管和各模块化管路组成,可以对供暖系统的终端调温单元进行精准温度调控,具有制作成本低、操作便捷、维护方便、调控精细、控温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室内装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循环换热系统,具体是一种室内串联式分布控制的模块化水循环换热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室内换热系统的产品有空调产品、暖气片产品、电热风产品、水地暖产品和电地暖产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室内换热产品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常规的室内换热产品各有优劣,空调产品可制冷可送热,但造价高安装复杂,通过室外主机和室内副机连接的方式工作,占用室内外空间,室内有风感,有噪音,空气干燥,舒适度一般。暖气片产品功能单一,占用室内空间,空间温度不均匀。电热风产品,耗电大,升温范围有限。水地暖和电地暖产品造价高,施工复杂,占用室内空间,热效率低,不可维护。
目前,用户端的室内水地暖系统,其管路基本上都采用并联管路,热水在分水器分路,进入不同的管路(调温单元或供暖房间),散热(供暖)后再在回水器处集合,形成一套由数个管路并联的室内供暖系统,并联管路的特点是:1、配件多,有分水器、回水器、压力表、排气阀、旁通阀、地暖管等;2、重叠线路过多,布管要求高,安装复杂,有滴、跑、漏隐患;3、供暖操作流程多,排气,调流量,过程繁琐,维护困难。受限于压力、温度等因素,每条管路的管长(或供暖面积)受到了限制、散热量的调节范围比较有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格来说,目前的水地暖是工程施工的结果,是水泥砂浆、保温膜、隔热板、地暖管、分水器、回水器、保护层、装饰面层等按设计综合施工的建筑构件,虽然有相应的规范对设计、施工行为进行指导,这也说明了地暖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说明把水地暖标准化、模块化、商品化的必要性。
中国专利202020898323.8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室内温度调控系统,通过分布式的发热制冷装置,主管道采用并联或串联管路,终端采用的还是并联管路,实现室内发热制冷换热效果,但施工过程及后期维护相对复杂,导致其施工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过高,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中国专利2019206759521制造的装饰板,其制成品的导热率(与空间的热交换)基本是一定的,与装饰板组的安装施工工艺(水泥砂浆粘结施工法或瓷砖胶粘结施工法或龙骨架空固定法等)没有很大关系,因此,通过控制装饰板内的热水管的温度和流量,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单元模块里的总换热量,让换热系统具备能使产品标准化、模块化、商品化的先决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块化水循环换热管路系统,该模块化水循环换热管路系统由主循环管路和若干个模块化子管路组成,结合中国专利202020898323.8、中国专利2019206759521的产品技术特点,把循环管路设计成标准化,模块化,商品化的产品,以模块化设计、分布式控制为主线,采用水循环串联换热为模式,串联式循环水管路由循环主管和各模块化管路组成,省去了并联管路的配件,结构简单;根据工作面需要布管,不再有重叠路线,简单明了;每个子管路都有轴流泵提供压力,主循环管路为每个轴流泵提供热源同时也把子管路换热后的水带回重新加热循环,只要控制好主循环管路的温度和子管路的流量,单元模块的总散热量就可以准确控制,操作简便;管路系统主要由管道、循环泵、轴流泵和控制系统构成,每个构件都可以做成标准化产品,能集成一套系统化的商品,安装及维护方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汉武,未经麦汉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6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