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控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6005.2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徐祖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20;F24H15/305;F25D17/02;F25D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星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控 玻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控玻璃,包括温控玻璃本体、温度处理装置和循环管道装置;所述温控玻璃本体内部包括流动腔室,所述流动腔室内部置满流动液体,所述流动腔室的侧壁固设温度感应装置;所述温控玻璃本体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通过所述循环管道装置完成管道连接,所述流动液体通过流经所述循环管道装置完成所述温控玻璃本体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之间的液体流动循环;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将获取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所述温度处理装置处理,所述温度处理装置根据对温度信号的处理结果而对流经所述温度处理装置的所述流动液体进行降温/升温处理。本发明能够自动调节玻璃窗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器材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温控玻璃。
背景技术
在办公楼、商场等楼层通常采用落地玻璃窗,即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来改善采光,以及提高美观度,从而提升楼内用户的办公体验。但采用大面积玻璃窗,被阳光长时间照射容易产生玻璃表面的高温,从而对玻璃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也容易对室内环境营造闷热感;此外,在冬季,玻璃窗上也容易产生遇冷液化的水雾,从而造成玻璃窗潮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能够自动调节玻璃窗温度的一种温控玻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玻璃,包括温控玻璃本体、温度处理装置和循环管道装置;所述温控玻璃本体内部包括流动腔室,所述流动腔室内部置满流动液体,所述流动腔室的侧壁固设温度感应装置;所述温控玻璃本体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通过所述循环管道装置完成管道连接,所述流动液体通过流经所述循环管道装置完成所述温控玻璃本体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之间的液体流动循环;所述流动液体在流经所述温度处理装置时被降温/升温。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将获取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所述温度处理装置处理,所述温度处理装置根据对温度信号的处理结果而对流经所述温度处理装置的所述流动液体进行降温/升温处理。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有益效果:能够通过温度处理装置来对循环的流动液体进行降温/升温处理,并通过流动液体将经过降温/升温处理的温度带回至流动腔室内,从而保证流动腔室内的温度适宜,从而保证温控玻璃的温度适宜。
可选的,所述循环管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动腔室顶部的出水管,和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动腔室底部的抽水管,以及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动腔室一侧的导流管;所述抽水管与水泵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导流管一端连接,所述导流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上开设若干出水口;所述水泵通过所述抽水管从所述流动腔室内抽取所述流动液体,并将所述流动液体顺着所述导流管输送至所述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流出所述流动液体至所述流动腔室内。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有益效果:能够通过水泵完成驱动流动液体的循环。
可选的,所述温度处理装置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冷凝管和用于给所述冷凝管降温的冷凝器;所述水泵与所述冷凝管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出水口与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出水口与所述导流管连接处固设第一电磁阀;所述温度处理装置内部还包括主控器;所述主控器与所述冷凝器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冷凝器启闭制冷;所述主控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启闭。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有益效果:能够在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到的温度较高时,通过冷凝管实现对流动液体的降温,从而实现对温控玻璃的降温。
可选的,所述温度处理装置还包括制热装置,所述制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和用于给所述加热管加热的加热器;所述水泵与所述加热管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出水口与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管出水口与所述导流管连接处固设第二电磁阀;所述主控器与所述加热器器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加热器启闭制热;所述主控器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启闭。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有益效果:能够在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到的温度较低时,通过加热管实现对流动液体的加热,从而实现对温控玻璃的升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6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