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网络辅助化学材料合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5565.6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6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昆;康雁;李浩;徐梅;许忠明;王飞;王海宁;徐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20/30 | 分类号: | G16C20/30;G16C20/50;G16C20/70;G16C60/00;G06N3/04;G06N3/08;G06N20/10;G06N20/20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网络 辅助 化学材料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网络辅助化学材料合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化学反应数据,去除无用属性和非数字字段,并进行独热编码;步骤2,去除相关性较强的冗余数据;步骤3,对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和标准化处理;步骤4,使用多种方法分别对数据集进行降维处理,筛选出降维效果较好的方法,将其降维数据作为数据集;步骤5,提取数据集的局部特征和全部特征,融合后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步骤6,构建神经网络架构,训练得到化学材料结晶预测模型;步骤7,对待预测化学反应进行预测;本发明使用算法模型反向选择特征数据,建立预测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化学反应结晶情况,进一步辅助化学反应的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材料工程中的新材料研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神经网络辅助化学材料合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材料革新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传统研发新材料时常采用试错法获得预期的材料,该方法实验步骤繁琐、研发周期长、资源浪费较大,且操作中往往不能达到实验预期,产生大量不理想数据,使数据处理复杂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许多用于计算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理论,如第一原理计算、现场模拟、有限元分析等,这些方法往往计算量大、费用高,难以广泛推广,这极大地限制了材料的发展和变革。
基于上述背景,学者们发现利用人工智能将所有实验数据和计算模拟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数据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根据材料的某些属性建立机器学习模型,便可快速地对材料的性能进行预测,甚至是设计新材料,指导材料合成,解决了材料合成实验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使用“计算模型和机器学习进行材料预测与设计”这一理念,最早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材料科学家Gerbrand Ceder教授提出,Ceder教授借鉴遗传科学的方法,就像DNA碱基对编码蛋白质等各生物材料,用“材料基因组”编码各种化合物,而实现这一编码的工具便是计算机的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算法等。
机器学习在材料科学中已经得到一些发展,如进行材料结构、相变及缺陷的分析、辅助材料测试的表征等,2018年有学者使用随机森林及回归模型研究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将分类和回归模型组合成一个集成管道,应用其搜索了整个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并预测出30多种新的潜在超导体。
目前通过特征选择技术,已经证明了一个双参数模型能够预测所给定的分子能否结晶,其准确度高达80%,但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单一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降维,如PCA、LDA等,但单个算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LDA不适合对非高斯分布的样本数据进行降维,采用PCA降维时各个特征维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如原始样本特征的解释性强,方差小的非主成分也可能含有样本差异的重要信息,因降维丢失可能对后续数据处理有影响,所以将其用于化学材料结晶预测准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网络辅助化学材料合成的方法,本发明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融合起来进行降维,在对降维结果进行筛选,使得到的降维数据对神经网络的适应度较好,且包含了更多的属性特征,这些特征均对化学材料的结晶影响较大,用其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得到的化学材料结晶预测更加准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神经网络辅助化学材料合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化学反应数据,去除无用属性和非数字字段,并进行独热编码;
每条化学反应数据均包含如下属性特征:化学分子名称、化学分子物理化学性质、原子特性、反应条件、反应物摩尔比和反应产物结晶数据;
步骤2,保留相关系数在区间[-0.9,0.9]内的属性特征,去除相关系数在区间[-1,-0.9)和区间(0.9,1]的冗余数据;
步骤3,对化学反应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和标准化处理得到初始数据集;
步骤4,使用多种降维算法分别对初始数据集进行降维,采用SVM模型筛选出降维效果最好的算法,并将其降维结果作为数据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5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野生黑鲷的生态繁育池及其生态繁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升机烟条剔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