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喀斯特地区大竹移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5291.0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0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芳;粟春青;王佳;刘月;胡健;钱丙杰;陈力;卫星;冉隆杰;何建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喀斯特 地区 大竹 移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喀斯特地区大竹移栽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移栽时间确定;(2)起挖;(3)运输;(4)移植;(5)栽后管理。使用本方法,大竹移栽20天左右即可成活,在出笋季节前移栽,相比竹子不截梢移栽,能缩短出笋时间,且截梢移栽,运输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在断根后根系以阿司匹林混合稀红泥浆浸根,起抗菌消炎和保护作用,提高栽植成活率和抗逆性,促进竹笋萌发与生长,灌水能有效保持竹子水分,有利于竹体与地下茎的水分传输,加速竹子恢复树势,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移栽后竹子浇水养护次数和水量,总体成活率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子移栽造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喀斯特地区大竹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竹是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多年生植物,按地下茎特征可分为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和复轴混生型。我国竹子种类多,竹材资源丰富,竹子固土,地下茎发达,蓄水能力强,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也因其文化底蕴深厚,形态构造较独特,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和林业建设。
水分是竹子移栽成活的重点,竹类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竹子种子繁殖成林速度慢,生产中使用较少,竹子栽植传统方法不截梢移栽,必要时需进行竹体喷水,施工作业不便,耗时耗力,移栽成本高。竹子生长快,不同品种和生长地影响很大,幼竹一年生长高度可达十几米,对于直径5cm,高度6米以上的母竹需要截梢移栽,截梢后的竹子在移栽初期水分吸收调节功能未恢复,大竹移栽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还应避免竹体干燥失水。
我国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喀斯特地区是石漠化的重灾之地。喀斯特地貌丘陵山地、石山地区由于渗漏导致降水大量流失,地表水缺乏,蒸发量大,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缺少植被,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因此,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大竹竹体与根茎的水分循环,减少移栽后竹子浇水养护次数和水量,提高大竹移栽成活率和抗逆性,促进大竹快速成林,成为喀斯特地区大竹移栽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喀斯特地区大竹移栽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大竹移栽方法,适用于南北方地区竹子移栽,尤其是喀斯特山地丘陵和石山地区,且适合所有的竹类,可应用于直径5cm以上不同地下茎类型的大竹移栽,改变了竹子的种植管理方式,便于进行推广示范种植,规模应用于造林与园林绿化。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保持竹子水分及树体与根茎的水分传输,加速竹子恢复树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移栽后竹子浇水养护次数和水量,提高栽植成活率和抗逆性,促进新根茎萌发与新竹生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喀斯特地区大竹移栽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移栽时间确定;
(2)起挖;
(3)运输;
(4)移植:
(a)根部蘸浆保护处理;
(b)斜切截梢;
(c)挖穴种植;
(d)向竹子尾部切口的竹筒内加水;
(5)栽后管理。
优选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移栽时间确定:
在雨天栽植,一年四季均可移栽,上午或傍晚进行;
(2)起挖;
(3)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5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霉式整体盆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漏粪板冲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