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焚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4430.8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7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芳;李芳慕;孙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德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F23G5/44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5001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焚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装置,包括:料筒,内设料斗;螺旋粉碎机,具有管壳和在管壳内并行设置的一对旋向相同的螺旋铰刀,管壳的一端承接所述料斗,另一端所配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为螺旋铰刀的轴向,且螺旋铰刀在该另一端的支座安装于管壳上壁;燃烧仓,位于螺旋粉碎机的另一端,并水平承接于所述出料口,且出料口位于燃烧仓上下方向的中部;燃烧仓底部设有炉排;送料排,排布在出料口底缘,并向燃烧仓内延伸至燃烧仓中部或后部;罩壳,罩在燃烧仓上,该罩壳具有出烟口;净化装置,承接所述出烟口,以对所导入尾气净化后再排放。基于本发明送料相对顺畅,且粉碎效果相对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炉是垃圾处理的常见设备,但当前常见的垃圾焚烧炉多属于大型设施,一般配置在垃圾场,以集中的处理垃圾。这种使用大型的垃圾焚烧炉进行垃圾处理的方式处理单位垃圾的能耗相对较少,但考虑到储运环节,仍存在着整体能耗偏高的问题,尤其是垃圾在转运过程中,即便垃圾车设计制造水平逐渐上升,但也会存在泄漏的问题,泄漏到路面上易产生二次污染。
相对于垃圾场,在某些场站或者村集体等也配有相对小型化的垃圾焚烧炉,受限于处理量,以及场地,该种垃圾焚烧炉不同于垃圾场所配的焚烧炉那样配置齐全,尤其是这类小型化的垃圾焚烧炉没有配置垃圾粉碎设备,而垃圾个体通常大小不一,且团聚程度各处不同,在焚烧时无法做到垃圾燃烧均匀,从而有可能导致炉膛堵塞,甚至是直接熄火。
同时,如果垃圾燃烧不充分,易于产生各种有害气体,而产生次生的有害气体。
中国专利文献CN111964075A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的垃圾焚烧用设备,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小型化的垃圾焚烧设备,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底部安装有滚动组件,以方便移动。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垃圾粉碎箱和垃圾焚烧箱,垃圾粉碎箱和垃圾焚烧箱之间通过出料通道相连接,而简单的通道连接往往无法使物料产生流转,因而需要再适配转运机构,整体相对复杂,尤其是相对于小型化的垃圾焚烧设备而言。此外,垃圾粉碎箱所设置的多次粉碎机构,尽管从分级破碎的角度而言,能够获得粒度相对较小的物料,但势必会增加粉碎机构的复杂度,小型的垃圾焚烧设备应尽可能采用高可靠性且结构配置相对紧凑的机构,相对而言,可靠性的需求优于粉碎的粒度需求。
为简化结构,中国专利文献CN211952775U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用炉排金属结构件,其对于垃圾的粉碎和输送采用了粉碎螺纹杆,即构成螺旋粉碎机,螺旋粉碎机既具有粉碎功能,也具有输送功能,从而大大简化了小型的垃圾焚烧设备的结构。螺旋粉碎机对于性质相对均匀的物料的粉碎输送效果相对比较好,为满足输送的要求,螺旋粉碎机中的螺旋大径与其管壳间的间隙相对较小,因而物料、螺旋叶片和管壳间的摩擦力非常大,出料口往往配置在管壳一端的下侧,而垃圾多含有一些水分,会导致输送的难度相对更大,出料口处物料蓬散空间有限,容易导致下料不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料相对顺畅,且粉碎效果相对较好的垃圾焚烧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装置,包括:
料筒,内设料斗;
螺旋粉碎机,具有管壳和在管壳内并行设置的一对旋向相同的螺旋铰刀,管壳的一端承接所述料斗,另一端所配出料口的出料方向为螺旋铰刀的轴向,且螺旋铰刀在该另一端的支座安装于管壳上壁;
燃烧仓,位于螺旋粉碎机的另一端,并水平承接于所述出料口,且出料口位于燃烧仓上下方向的中部;燃烧仓底部设有炉排;
送料排,排布在出料口底缘,并向燃烧仓内延伸至燃烧仓中部或后部;
罩壳,罩在燃烧仓上,该罩壳具有出烟口;
净化装置,承接所述出烟口,以对所导入尾气净化后再排放。
可选地,所述净化装置的第一级为喷淋除尘装置。
可选地于,所述送料排由多条平行设置的支撑条板组成;
相邻支撑条板间的间隙自上至下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德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德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4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