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2997.1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姚炳矾;姚小梅;柏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荔波县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558400 贵州省黔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病虫害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涉及油茶病虫害防治领域。该基于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茶树修建和病虫防治,所述茶树修建包括以下步骤:s1:茶树修建;s2:选种;s3:备耕;s4:点播;s5:种子发芽后。本发明包括茶树修建和病虫防治,通过茶树修建,配合药剂的使用将预防常见病虫的危害,配合及时的用药,降低损失,使得果实的成长更为全面的,防治效果更好的,病虫出现以及其所应对的具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拉丁文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而油茶生长过程中主要存在炭疽病、软腐病、蓝翅天牛和象虫的危害。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方法”,其申请号为“202010141338.4”,该专利包括以下步骤:(1)林地施肥;(2)林地套种;(3)林间管理;(4)药物防治。本发明结合林地施肥、林地套种、林间管理和药物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控为辅,并以营林技术为基础,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油茶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能够有效降低油茶多种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不会产生其他污染,有利于油茶的绿色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其申请号为“201810829306.6”,该专利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油茶专用防虫肥料,选择微酸性土壤进行播种,保持株行间距为8-15cm,在播种前做好苗床并施足基肥,然后在播种后要覆盖上一层防虫肥料,当种子发芽出土后,再次覆盖一层防虫肥料;当幼苗长出时,再次覆盖一层防虫肥料,然后每隔十到十三株行设置一组驱虫装置,且每组中每两个驱虫装置相距1-3米。本发明所述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环保可行,不需要使用农药,且自动化程度高,杀虫效果好。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其申请号为“201810374988.6”,该专利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每棵油茶树的周围安装一个用来包围油茶树的病虫害防治装置;步骤二:在白天时收缩病虫害防治装置,向病虫害防治装置的所有液压囊上灌杀虫剂;步骤三:在晚上时向上拉伸展开病虫害防治装置,病虫害防治装置在展开时逐渐从下往上包围住整棵油茶树,且病虫害防治装置在展开时逐渐向被包围的油茶树喷洒杀虫剂。通过本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油茶病虫害防治。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治油茶病虫害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申请号为“201711382508.2”,该专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藿香20~30、虎杖30~40、辣蓼10~20、苦楝皮8~14、茼蒿20~30、浓度为0.5×108~1×108cfu/g的哈茨木霉菌0.1~0.3和浓度为1×108~1.5×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0.2~0.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防治油茶病虫害的生物农药,通过各原料组分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既能防治油茶中的尺蠖、毒蛾、叶蝉等虫害,又能防治油茶的炭疽病、软腐病、叶肿病等病害,因而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
其防治效果较为单一,众所周知病虫的防止一定要及时,否则将会致使颗粒无收,同时引发自然灾害,因此防治具体操作以及防治时间需要完全公布出来,为此我们亟需一种更为全面的,防治效果更好的,病虫出现以及其所应对的具体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病虫害防治方法,解决了防治效果较为单一,防治不及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荔波县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未经荔波县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