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智能分子光谱食品快检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02996.7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少君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28;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分子 光谱 食品 快检仪 | ||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智能分子光谱食品快检仪,包括器箱,所述器箱上表面的后方活动套装有转轴。该高智能分子光谱食品快检仪,通过量重管与盛样管的配合套装,且量重管的上部分开设有溢流口,使得盛样管在量重管内配合放置后,受量重管内水浮力影响漂浮,将待测样料切割放入盛样管内,可以通过盛样管的下降高度控制样料的重量,不需要额外携带测重仪,方便工作人员在种植区远距离跑动检测,同时量重管通过水管连通取水活塞,当盛样管内样料一下子放入重量超过所需要的,可以在取出过重的样料,然后通过取水活塞向取水活塞内注水,再进行样料切碎放入,保证盛样管内能得到所需要重量的样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智能分子光谱食品快检仪。
背景技术
食品检测器主要是用来检测、检验和分析事物中毒、有害物质,食品安全检测仪的方法有很多种,酶抑制率法还是分光光度法,其原理都是因为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显色剂或者波光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物质由于其含量不同,这些变现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利用吸光度的不同变化值来反映出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状况,判断其安全性。
现有的高智能分子光谱食品快检仪,其需要工作人员,将待检测的食品切碎并放在测重仪上,取一定重量的样品放入试管中,并添加一定含量的水进行混合静置,取定量静置后的水,分别倒入两个试管内,往其中一个试管添加检测液A和检测液B,另一个只添加检测液A,形成对照,静置两分钟后,分别倒入比色皿,放入设备内,通过微电脑控制光源进行检测。
现有的食品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带上各种试管以及从测重仪,携带不方便,且食品取样后需要浸泡且静置,且添加检测液,要得出样品液需要在多个试管之间转换,需要人工操作,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智能分子光谱食品快检仪,具备不需要额外携带装置,工作人员转移迅速,且在测重后不需要工作人员将样液转换的优点,解决了需要额外携带测重仪,携带困难,放置时间间隔控制难,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操作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智能分子光谱食品快检仪,包括器箱,所述器箱上表面的后方活动套装有转轴,所述器箱的上方通过转轴活动套装有上盖,所述器箱的内部固定套装有内胆,所述内胆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套装有取水活塞,所述内胆上表面的一侧且位于取水活塞的一侧活动套装有浸泡管,所述浸泡管的中部活动套装有量重管,所述盛样管的上表面放置有盛样管,所述盛样管的下部分深入到量重管的内部,所述量重管上部分的四周且位于盛样管底面的上方开设有溢水口,所述浸泡管的内部固定套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一侧设置有倒料口,所述密封环另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增压套,所述取水活塞与量重管连接有水管,所述内胆上表面的一侧且位于浸泡管的旁边开设有换压槽,所述换压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层挡压板,所述挡压板的下表面各自安装有压力囊,所述内胆的内部且与挡压板配合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且位于挡压板的内部活动套装有挡块,上层所述压力囊穿过挡压板且与挡块配合连通有气管,所述内胆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内部活动套装有增压板,下层所述挡压板固定安装的压力囊延伸到配合槽的内部,所述内胆上表面的另一侧活动套装有检验管,所述检验管的内部固定套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环靠近增压套一侧的上表面与密封板连接有导样管,所述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密封板连接有增压囊,所述内胆上表面的另一侧且位于检验管的一侧活动套装有比色皿,所述增压囊下部分的两侧位于内胆内固定套装有光源,所述内胆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微电脑,所述转轴一端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锥齿,所述锥齿的下方啮合有传动齿,所述上盖的正面且与配合槽配合固定安装有抵推柱。
作为优选,所述取水活塞的下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气管,各个所述阀管内活动套装有活动阀块,所述阀管的一端各自连接有水管,连接到量重管的所述水管在取水活塞下压时连通对应的活动阀块,另一个阀管上连接的水管在取水活塞下压时不连通对应的活动阀块。
作为优选,所述浸泡管下部分的外表面开设有齿槽,该齿槽通过齿轮与传动齿的底端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少君,未经方少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