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氨氮去除技术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2315.7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梅;马慧敏;朱加菊;黄明松;李保华;于亚杰;张丽鸽;赵广东;王月贞;王新印;常闯;赵天赏 | 申请(专利权)人: | 裕华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去除 技术 园林 废弃物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氨氮去除技术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池,废水池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容器相连,废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容器相连,废水池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三容器相连,第一管道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废水池内设置有PH传感器、氨氮传感器,PH传感器、氨氮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调整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还与电磁阀相连;信号调整电路包括:第一信号接收电路、第二信号接收电路,第一信号接收电路、第二信号接收电路均与选择电路相连,选择电路还与信号调节电路相连,其中,第一信号接收电路与PH传感器相连,第二信号接收电路与氨氮传感器相连。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氨氮快速准确的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氨氮去除技术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园林废弃物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污水,需要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
在污水的处理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生化处理,COD和BOD往往能够达标,但是氨氮处理效果并不好,出水端氨氮往往无法达标,需要进一步处理。现有的氨氮去除装置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佳,无法实现快速准确的对氨氮进行去除。因此,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氨氮去除技术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来实现对污水中氨氮快速准确的去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氨氮去除技术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氨氮快速准确的去除。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氨氮去除技术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废水池,所述废水池通过第一管道与装有氨氮去除溶液的第一容器相连,所述废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装有酸性溶液的第二容器相连,所述废水池通过第三管道与装有碱性溶液的第三容器相连,所述第一管道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
所述废水池内设置有PH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氨氮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调整电路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相连;
所述信号调整电路包括:第一信号接收电路、第二信号接收电路,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第二信号接收电路均与选择电路相连,所述选择电路还与信号调节电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与所述PH传感器相连,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电路与所述氨氮传感器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运放器;
所述第一运放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PH传感器,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运放器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负极还与外部电压VCC1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一运放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
其中,所述选择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五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外部电压VCC4,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为P1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电压VCC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裕华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裕华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2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添加5G通信模块的多模授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性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