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流恒压抗偏移输出无线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01899.6 | 申请日: | 202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5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巩兆伟;李中照;王鹏;张宁超;解孟其;孙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B60L53/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流恒压抗 偏移 输出 无线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流恒压抗偏移输出无线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该系统由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原边补偿电路、耦合机构、副边补偿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和整流电路构成,原边补偿电路由电感L0、电容C0、电容C1及电容C4构成;耦合机构由电感L1、电感L2、电感L4及电感L5构成;副边补偿电路由电容C2、电容C3、电感L3及电容C5构成;所述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由电感Lf1、电感Lf2及电容Cf构成,电感Lf1和电感Lf2串联,电容Cf的一端与副边补偿电路的电感L3相接,另一端通过开关S2接于电感Lf1和电感Lf2之间,电感串接的Lf1和电感Lf2两端跨接有开关S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存在的输出不稳定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恒流恒压抗偏移输出无线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电动汽车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展开对电动汽车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我国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为突破点和应用对象,研发高效率低成本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于电池续航能力的局限性导致电动汽车需要频繁充电。传统接插式充电的存在灵活性差、漏电不安全、机械磨损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区别于传统的传统接插式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技术避免了导电装置的直接物理接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国内外已有众多科研团队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电路拓扑结构的设计、电磁耦合机构的设计、系统建模控制等方面。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加入补偿网络,可以减少系统无功功率,提升系统效率,不同类型的补偿结构还可以帮助系统获得不同的输入输出特性。但是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耦合机构的偏移,导致系统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要求系统具有恒流和恒压输出特性,而现有技术的系统不能输出恒流和恒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恒流恒压抗偏移输出无线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输出不稳定的缺点。
为达到本发明目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一种变结构具有抗偏移恒流恒压输出的无线充电系统,由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原边补偿电路、耦合机构、副边补偿电路、恒流恒压转换电路和整流电路构成,所述原边补偿电路由电感L0、电容C0、电容C1及电容C4构成;耦合机构由电感L1、电感L2、电感L4及电感L5构成;副边补偿电路由电容C2、电容C3、电感L3及电容C5构成;所述恒流恒压转换电路由电感Lf1、电感Lf2及电容Cf构成,电感Lf1和电感Lf2串联,电容Cf的一端与副边补偿电路的电感L3相接,另一端通过开关S2接于电感Lf1和电感Lf2之间,电感串接的Lf1和电感Lf2两端跨接有开关S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18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