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冲击的建筑竖向管道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01818.2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焱;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3/127 | 分类号: | F16L3/127;F16L55/03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尔东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建筑 竖向 管道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冲击的建筑竖向管道支架,包括套设在竖向管道上的竖向管道卡箍,在竖向管道卡箍的圆周侧壁上通过铰接构件对称安装承压杆,每根承压杆的一端通过铰接构件铰接,其另一端固定承压杆柔性垫;压底座通过承压底座柔性垫与承压杆柔性垫固定,承压底座通过墙体锚固构件固定在建筑上;在竖向管道卡箍上通过铰接构件还铰接下连接板,下连接板的表面通过连接板加劲螺栓连接上连接板,上连接板部分与下连接板重合,且在重合部分内嵌设柔性材料,在上连接板的端部通过墙体锚固构件固定在建筑上;通过引入柔性材料以及承压杆,使得本申请具备传统支架不具备的抗加速度型破坏的能力,将有力的保护对加速度破坏敏感的竖向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冲击的建筑竖向管道支架,属于管道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带分布广泛、地震频繁。在地震中,建筑结构构件(通常指建筑承重骨架,包括梁、柱、剪力墙等)的抗震能力往往强于非结构构件(建筑结构中除承重骨架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如非承重墙、机电设施、管道系统等),所以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往往要先于结构构件遭受破坏。建筑流体输送管道就是典型的非结构构件,而且是建筑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向建筑输送各类必须品(如水和燃气)并将废物输出的功能,是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生命线工程的基本系统。
其中,竖向管道(简称竖管,又称立管)又是管道系统的重要组成,是输送流体的大动脉。竖向管道在建筑中从隔振层开始穿越了整座建筑,由于其受力简单,目前竖向管道的抗震往往着重于隔振层的抗震,整体抗震往往被忽略了。考虑到目前竖向管道的常用安装形式是卡箍、管套等,只能保护管道免受位移敏型破坏忽略了加速度敏感型(即冲击型)的破坏,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竖向管道抗震支架是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冲击的建筑竖向管道支架,保证抗位移破坏的同时解决了管道抗加速度破坏的需要,使得管道支架具备了更优秀的抗冲击能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冲击的建筑竖向管道支架,包括套设在竖向管道上的竖向管道卡箍,在竖向管道卡箍的圆周侧壁上通过铰接构件对称安装承压杆,每根承压杆的一端通过铰接构件铰接,其另一端固定承压杆柔性垫;
承压底座通过承压底座柔性垫与承压杆柔性垫固定,承压底座通过墙体锚固构件固定在建筑上;
在竖向管道卡箍上通过铰接构件还铰接下连接板,下连接板的表面通过连接板加劲螺栓连接上连接板,上连接板部分与下连接板重合,且在重合部分内嵌设柔性材料,在上连接板的端部通过墙体锚固构件固定在建筑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上连接板一端固定在下连接板表面,另一端形成折弯部分,在折弯部分上预留孔洞,用于安装墙体锚固构件;
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重合的部分预设至少一个孔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重合的部分同样预设至少一个孔洞,此处的孔洞与上连接板上的孔洞匹配;
下连接板的端部开设孔洞,用于安装铰接构件与竖向管道卡箍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承压杆的一端预设孔洞,此孔洞用于与竖向管道卡箍实现铰接,承压杆的另一端固定承压杆柔性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承压底座柔性垫呈三棱柱状设置,其顶角为直角;承压底座柔性垫的一个直角壁与承压底座紧密贴合,相邻的底面与承压杆柔性垫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承压杆柔性垫以及承压底座柔性垫均采用柔性材料制作,柔性材料选用橡胶或者复合橡胶或者塑料或者复合塑料或者波纹材料,其中复合塑料为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橡胶选用SMR10或SMR20或STR10或STR20复合橡胶。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1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溶性锂电池正极浆料合浆工艺
- 下一篇:一种房屋建筑用波纹管夹持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