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01712.2 | 申请日: | 2021-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谢卫红;朱国财;朱培贤;朱培斌;朱培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科隆(无锡)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7/00 | 分类号: | F16K17/00;F16K27/02;F16K31/122 |
| 代理公司: |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3 | 代理人: | 李翀 |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差 自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阀芯,所述壳体的右侧为介质出口,左侧为介质入口,所述介质出口一侧设有阀座,所述阀芯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弹簧、阀盖,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芯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座之间,所述阀芯的上下两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阀座最左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组合构成密封副,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顶面角度贴合第一密封部底面的角度,所述密封副形成动态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差压自闭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
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多的阀门,均采用静态密封的方式,静态密封的方式较为死板,无法依据整套系统中的情况实现自我调节,例如出现泄漏状况时,需要对阀门的启闭进行操作,即便是自动预警关闭阀门的系统,也需要配备价格昂贵的应急反应系统,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其具有动态密封的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游设备的具体情况实现自我调节。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差压自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阀芯,所述壳体的右侧为介质出口,左侧为介质入口,所述介质出口一侧设有阀座,所述阀芯的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弹簧、阀盖,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阀芯内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阀座之间,所述阀芯的上下两端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阀座最左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组合构成密封副,所述第二密封部的顶面角度贴合第一密封部底面的角度,所述密封副形成动态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活动部、弹簧安装部,所述活动部与阀盖连接,所述弹簧安装部伸向阀座内部,所述调节弹簧安装于弹簧安装部之间,所述弹簧安装部与阀座之间设有外圆力流道槽。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外侧与壳体之间设有连通流道槽,所述连通流道槽与外圆力流道槽相互连通,所述阀盖与阀芯之间设有流入槽,所述流入槽与连通流道槽、外圆力流道槽依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靠近阀盖的一侧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设于流入槽与连通流道槽之间的连接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广泛用于工业管路等易出现介质泄漏的场合,采用差压平衡原理,当下游压力变化,引发压差变化时,可自动关闭管路,降低泄漏隐患,提高系统安全等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外圆力流道槽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阀芯;3、介质出口;4、介质入口;5、阀座;6、调节弹簧;7、阀盖;8、第一密封部;9、第二密封部;10、活动部;11、弹簧安装部;12、外圆力流道槽;13、连通流道槽;14、流入槽;15、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科隆(无锡)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未经德科隆(无锡)流体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01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