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校正滤波器系数的方法、系统、测试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99958.0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9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鉴星;李天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校正 滤波器 系数 方法 系统 测试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校正滤波器参数的方法、系统、测试终端及存储介质,涉及音频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在耳机生产阶段通过测试终端测试耳机内各级的传递函数,然后根据耳机内各级路径的传递函数计算得到耳机各级路径对应的最优滤波系数,并将计算出的各级路径对应的最优滤波系数发送至耳机,从而可以实现根据单体耳机成品的差异性调节耳机的滤波系数,进而提高单体耳机的降噪效果,提高批量生产耳机时耳机成品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音频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校正滤波器系数的方法、系统、测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厂商大多数都是通过对麦克风和喇叭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然后将麦克风和喇叭组装完成后再调整主动降噪的增益来手动优化耳机的降噪效果。但在实际实现过程中,麦克风和喇叭单体之间仍然存在差异,且在组装时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生产出的耳机成品间差别很大,尤其是耳机的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因此如果在优化耳机的降噪效果时仅调节主动降噪的增益,难以使批量生产的耳机的降噪效果优化到最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校正滤波器系数的方法、系统、测试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由于耳机成品单体间存在差异,如果在优化耳机的降噪效果时仅调节各耳机主动降噪的增益,难以使批量生产的耳机的降噪效果优化到最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校正滤波器参数的方法,应用于自动校正滤波器参数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测试终端、声卡、音箱、蓝牙连接设备、被测耳机及人耳模拟装置,所述测试终端包括串口,所述蓝牙连接设备通过所述串口与所述测试终端电连接,所述测试终端通过所述蓝牙连接设备与所述被测耳机蓝牙通信连接,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声卡电性连接,所述声卡与所述音箱及所述人耳模拟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自动校正滤波器系数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测试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音箱播放第一测试音源,拾取所述人耳模拟装置内的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SD1,并通过蓝牙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被测耳机的前馈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SF,根据所述音频信号SD1及所述音频信号SF计算所述被测耳机的前馈麦克风到所述人耳模拟装置的传递函数H1;
控制所述被测耳机的扬声器播放第二测试音源,拾取所述人耳模拟装置的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信号SD2,并通过蓝牙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被测耳机的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SL,根据所述音频信号SD2及所述音频信号SL计算所述被测耳机的扬声器到所述人耳模拟装置的传递函数H2;
根据所述传递函数H1及所述传递函数H2计算得到所述被测耳机的前馈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FF,根据所述传递函数HFF求得所述前馈滤波器的最优滤波系数FilterFF;
和/或,控制所述被测耳机的扬声器播放第二测试音源,拾取所述被测耳机的反馈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SFB及所述扬声器播放的音频信号SL,根据所述音频信号SFB及所述音频信号SL计算所述扬声器到所述被测耳机的反馈麦克风的传递函数HFB,根据所述传递函数HFB计算所述被测耳机的反馈滤波器的最优滤波系数FilterFB;
将所述最优滤波系数FilterFF和/或所述最优滤波系数FilterFB通过蓝牙通信连接发送到所述被测耳机,测试所述被测耳机的降噪效果,并根据所述被测耳机的降噪效果调整降噪增益,以得到所述被测耳机的最优降噪参数。
优选的,所述自动校正滤波器参数的系统还包括校正麦克风,所述校正麦克风通过所述蓝牙连接设备与所述测试终端蓝牙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所述音箱播放第一测试音源,拾取所述人耳模拟装置内的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SD1,并通过蓝牙通信连接接收所述被测耳机的前馈麦克风采集音频信号SF,根据所述音频信号SD1及所述音频信号SF计算所述被测耳机的前馈麦克风到所述人耳模拟装置的传递函数H1之前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9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