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管片拼装成型隧道加固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099628.1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沈侃;刘备;周勃;李托;刘永刚;刘旭;汤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12 |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片 拼装 成型 隧道 加固 装置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管片拼装成型隧道加固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联系单元和加固单元,联系单元设有连接体,连接体两侧相对设有耳板,耳板向连接体一侧倾斜,两个耳板分别和相邻两个管片的固定螺栓连接,连接体中间均匀分布有多个固定件,加固单元设有支撑体,支撑体和固定件连接,支撑体用于固定相邻的联系单元。本发明结构简洁,使用性能高,可靠性高,大大提高管片维护保养和加固装置的更换效率,同时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工作规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管片拼装成型隧道加固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法隧道一般采用砼管片+螺栓形式拼装而成,其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00年,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在进行地铁施工,在许多城市已有多条地铁线路,且一些在建地铁施工项目中目前都存在上跨、下穿既有隧道情况。
现管片拼装成型隧道一般隧道内加固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利用原有管片吊装孔(二次注浆孔)进行管片拉结,但该种形式存在二次注浆后吊装孔被封堵无法拉结的问题;另一种为在管片合适位置进行打孔植筋(螺栓)形式进行拉结,该种形式会对成型隧道管片进行破坏。由上不论哪种方式对于已成型的管片隧道而言,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为避免以上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成型管片隧道的保护,特发明此装置。
中国专利文献CN 205532637 U公开了一种既有线隧道管片的加固结构,一种既有线隧道管片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是由多根槽钢围檩和多个L型连接板组成,多根槽钢围檩分布在既有成型隧道与新建下穿隧道交叉部位的隧道管片内壁。该结构仅作为临时支撑,解决下穿隧道和既有成型隧道交叉时的固定作用,且只是单个管片的固定,整个过程还需要焊接,使用繁琐有缺陷;中国专利CN 109026061 A公开了一种成型隧道内盾构管片的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加固装置包括两个牛腿支架、连接板和支撑板,两个所述牛腿支架相对设置在轨道两侧的道床上,该方案装置通过支撑板、牛腿支架和连接板连接,形成对隧道内盾构管片的环形支撑,装置体积较大,且安装较为复杂,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专利CN111396082 A 公开了一种建设期地铁管片临时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包括管片、槽钢和堵丝头,管片上设有注浆孔,一组管片由围绕成圆环的一件标准段管片、两件相邻段管片和三件嵌补段管片构成,该方案主要采用注浆孔完成固定,无法解决槽钢和内凹面紧贴的问题,在隧道转弯是容易导致受力不均、易产生偏心及滑动,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管片拼装成型隧道加固的装置及其安装方法,解决成型管片隧道在加固过程中不易操作,容易对管片造成破坏,且管片受力不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管片拼装成型隧道加固的装置,包括联系单元和加固单元,联系单元设有连接体,连接体两侧相对设有耳板,耳板向连接体一侧倾斜,两个耳板分别和相邻两个管片的固定螺栓连接,连接体中间均匀分布有两个固定件,加固单元设有支撑体,支撑体和固定件连接,支撑体用于固定相邻的联系单元。
优选方案中,所述耳板设有第一通孔,耳板一端设有圆弧,圆弧尺寸和管片螺栓固定槽相匹配。
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螺纹,固定件和连接体固定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体两端相对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支撑体中间设有多个第三通孔,通孔外形和固定件相匹配。
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体上可拆卸的连接有调整件,调整件包括调整板和活动板,调整板位于支撑体上,活动板的一端和调整板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调整板中间位置贯设有腰圆槽,腰圆槽外侧相对设有多个固定孔,调整板两端相对穿设有两个调节杆,调节杆和调整板螺纹连接,调节杆一端设有压板,压板一侧设有凸块,凸块嵌合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中部设有第二通槽,活动板位于第二通槽内,活动板和调整板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9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