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热容量高烘干品质的联合换热式粮食烘干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8954.0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培勇;谢尚臻;祁风雷;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燃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8 | 分类号: | F26B9/08;F26B21/00;F26B25/00;A23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容量 烘干 品质 联合 换热式 粮食 烘干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热容量高烘干品质的联合换热式粮食烘干机,包括热源和烘干塔,烘干塔由上而下设置缓苏仓、烘干室和收集室,热源与烘干室连接,热源为热水锅炉;烘干室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烘干室分隔为相邻间隔分布的热水流道和粮食流道,粮食流道上下贯通与缓苏仓和收集室连通,热水流道上下封闭前后贯通与热水锅炉连接;热水流道内设置有空气管,空气管贯穿热水流道两侧与粮食流道连通,粮食流道内壁一侧设置有隔网。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设置于隔板外层的隔网形成的风套,有效避免粮食与高温区域的接触,模拟自然晾晒的过程,能够保证粮食在烘干过程中品质不降低;综合利用热水的高密度热量输送特点和各种传热方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大热容量高烘干品质的联合换热式粮食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领域,尤其是粮食烘干方面,目前采用的技术大多是使用热风作为介质,与粮食直接接触换热传质,达到烘干的效果。现有的粮食烘干机烘干效率不高且能耗大,导致生产效率和经济成本无法进步。空气的热容量低,含有的能量非常有限,在经过粮层后很快温度便降低;而且粮食本身因为品质口感等原因,在烘干过程中表面温度不能超过一定限度,这又导致不能采用提高热风温度的方案来增加热量传递量,最终只能通过增大风速这一种方式来提高热量输送量。风速增大后,又会带来动能的损失增加、灰尘处理量增大、噪音、设备陈本提高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经济性,制约了行业发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热容量高烘干品质的联合换热式粮食烘干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烘干机的结构和换热方式,尤其适用于诸如粮食等有温度限制的粮食烘干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热容量高烘干品质的联合换热式粮食烘干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热容量高烘干品质的联合换热式粮食烘干机,包括热源和烘干塔,烘干塔由上而下设置缓苏仓、烘干室和收集室,热源与烘干室连接,其特征在于:热源为热水锅炉;烘干室内设置有竖直放置的隔板,隔板将烘干室分隔为相邻间隔分布且互不连通的热水流道和粮食流道,粮食流道上下贯通与缓苏仓和收集室连通,热水流道上下封闭前后贯通与热水锅炉连接;热水流道内设置有空气管,空气管贯穿热水流道两侧与粮食流道连通,粮食流道内壁一侧设置有隔网,隔网将粮食与粮食流道侧壁隔开形成一层风套避免粮食与隔板直接接触。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空气管末端由隔板表面延伸至隔网表面。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空气管位于隔板与隔网之间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排风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空气管的出风一侧的端面封闭设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热水流道与粮食流道至少分别有两个。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热水流道内的空气管相互错位设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热水流道的进水口位置位于流道的底部,出水口位于流道的顶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保温桶,热水锅炉与热水泵与热水流道的入口连接,热水流道的出口通过回水管返回热水锅炉,在热水泵与热水流道之间设置有三向阀,三向阀的三个接口分别连接热水泵、热水流道和保温桶。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烘干室一侧设置空气入口,另一侧设置空气出口,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之间通过空气管和粮食流道连通。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设置于隔板外层的隔网形成的风套,有效避免粮食与高温区域的直接接触,模拟自然晾晒的过程,能够保证粮食在烘干过程中品质不降低;综合利用热水的高密度热量输送特点和各种传热方式的优点,有效提高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燃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燃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