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道菌落调节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8909.5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1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田静;李永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6 | 分类号: | A61K31/16;A61P1/00;A61P3/00;A61P37/02;A61P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曹柳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 菌落 调节剂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道菌落调节剂,所述肠道菌落调节剂包含有泛硫乙胺。本申请肠道菌落调节剂通过泛硫乙胺对肠道中Allobaculum属、Mucispirillum属、Muribaculaceae科等菌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肠道菌落紊乱引起的肠道炎症、肠道屏障受损、结肠炎,以及因肠道菌落紊乱导致的代谢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精神疾病等。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道菌落调节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肠道菌群是指在消化道内生存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了共生菌、条件致病菌、致病菌等不同类型的菌群,对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能影响体内食物营养代谢、抵御病原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等,在维持宿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共生信号传导机制,该机制相互影响宿主环境和肠道菌群。当共生信号传导机制被破坏时,潜在病原体数量会迅速增加,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包括代谢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精神疾病,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等。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脂多糖、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从而可能通过代谢途径促进病理过程。肠道上皮细胞形成肠道粘膜屏障,该屏障可有效防止病原体、有害颗粒、细菌等进入血液循环,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破坏,会导致肠道渗漏并伴有炎症水平的增加,肠道渗漏引起的炎症最终会导致大脑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对脑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与人体健康有直接且重大的作用关系。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菌落调节剂及其应用,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肠道菌落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肠道菌落调节剂,所述肠道菌落调节剂包含有泛硫乙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肠道菌落调节剂在因肠道菌落紊乱导致的代谢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精神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肠道菌落调节剂包括泛硫乙胺,泛硫乙胺是一种由泛酸(维生素B5)和半胱胺合成的膳食低分子量硫醇,是生产辅酶A(CoA)的中间体,是脂类代谢的关键调节剂。本申请通过研究发现,泛硫乙胺对肠道菌群组成和特征菌群丰度具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Allobaculum属、Mucispirillum属、Muribaculaceae科的相对丰度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其中,Allobaculum属,通过分解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短链脂肪酸在肠道的富集参与了宿主代谢,可减轻肠道炎症、提高胰岛素抵抗和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等,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Mucispirillum属是肠道内的共生菌,通过在肠道内与沙门氏菌竞争厌氧呼吸底物,帮助宿主抵抗沙门氏菌感染,从而抵御结肠炎。Muribaculaceae科的相对丰度,使其在肠道中长期暴露于脂多糖(LPS)(一种可在短时间内诱发细菌感染症状的化合物)的环境中显着降低,与NF-κB信号传导在内的免疫反应呈正相关。因此,本申请肠道菌落调节剂通过泛硫乙胺对肠道中Allobaculum属、Mucispirillum属、Muribaculaceae科等菌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肠道菌落紊乱引起的肠道炎症、肠道屏障受损、结肠炎,以及因肠道菌落紊乱导致的代谢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精神疾病等。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肠道菌落调节剂由于可有效调节肠道内Allobaculum属、Mucispirillum属、Muribaculaceae科等菌落的丰度,从而对因肠道Allobaculum属、Mucispirillum属、Muribaculaceae科等菌落紊乱导致的代谢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精神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因而,本申请肠道菌落调节剂可应用于因肠道菌落紊乱导致的代谢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精神疾病的药物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9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