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合经编机高效生产绳带的分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98890.4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7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宜情;唐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裕丰源(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76 | 分类号: | B65H54/76;B65H4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合 经编机 高效 生产 绳带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合经编机高效生产绳带的分绳设备,包括放卷装置和至少一组的分绳装置,所述至少一组的分绳装置并排设置在放卷装置的放绳方向上,所述分绳装置包括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拉绳辊组,所述第一拉绳辊组包括转动辊和能够靠紧在转动辊上的压辊,所述第一拉绳辊组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收绳袋子的袋子架。分绳装置的数量可根据放卷装置上的绳带数量来配置,从而将放卷装置上的绳带逐步拉出并对应分离到相应的收绳袋子中,不仅工作效率高,还能防止绳带之间的纠缠和打结,解决采用经编机来生产绳带产品时,因其生产效率过高而带来的绳带产品收集及分离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合经编机高效生产绳带的分绳设备。
背景技术
防护口罩的结构通常包括口罩本体和连接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的耳带。而对于耳带的生产来说,一般是采用耳带机。目前市面上的各类耳带机生产耳带的效率都不是很高。一般一台机器单位时间内只能同时生产几十条耳带绳,并逐一将其收集到相应的袋子里。但远远无法满足防疫物资的急切需要。
对于经编纺织企业来说,可以考虑使用经编机来生产耳带,因为经编机的生产效率相当高,一般一台经编机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出成百上千条耳带绳。但如此高的生产效率也给了耳带绳收集及分离带来很大的难题。采用收集袋将经编机所生产出来的成百上千条耳带绳一并收集在袋子里,那么后续很难将其逐条分离出来,整袋的耳带绳就如同一团乱麻似的,加之耳带绳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弹性,越抽越乱,越拔越糟糕,根本无法将其逐一抽离出来,导致整袋耳带绳因无法逐一抽离出而全部浪费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合经编机高效生产绳带的分绳设备,本分绳设备能够配合经编机高效地生产绳带产品,尤其是能够顺利地将经编机所生产出来的成百上千条绳带快速地分离并对应装入收绳袋子中,解决经编机由于绳带的生产效率过高而导致的绳带分离和收集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配合经编机高效生产绳带的分绳设备,包括放卷装置和至少一组的分绳装置,所述至少一组的分绳装置并排设置在放卷装置的放绳方向上,所述分绳装置包括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拉绳辊组,所述第一拉绳辊组包括转动辊和能够靠紧在转动辊上的压辊,所述第一拉绳辊组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收绳袋子的袋子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辊组下方的支架体上设置有前后侧分绳件,用于将上方第一拉绳辊组拉来的绳带向前后两侧分流,使其更加顺利地导入下方的收绳袋子中。
优选地,所述前后侧分绳件为管件或杆件,由于管件或杆件的表面较为圆润光滑,在分流绳带的同时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和防止绳带的勾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辊组的下方支架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拉绳辊组,所述第二拉绳辊组用于承接第一拉绳辊组拉来的绳带,并使其更加顺利地导入到其下方的收绳袋子中。所述第二拉绳辊组同样包括转动辊和能够靠紧在转动辊上的压辊。
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辊组的上方支架体上设置有用于向后排分绳装置引入绳带的导绳件,所述导绳件为管件或杆件,由于管件或杆件的表面较为圆润光滑,在向后排分绳装置导入绳带的同时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和防止绳带的勾连。
优选地,位于最前排的分绳装置的第一拉绳辊组前侧还设置有分绳穿板,所述分绳穿板上设置有若干穿绳孔。使用时,将绳带首端先穿过分绳穿板后,起到初步梳理和分离绳带的作用,再由其后方的第一拉绳辊组拉出并继续分离。
优选地,所述支架体的底部设置有脚轮,便于移动分绳装置。
优选地,所述支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可调支撑脚,便于移动分绳装置后的稳定定位。
优选地,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器件,通过动力器件带动其向转动辊紧靠,以便与转动辊配合拉动绳带。
优选地,所述放卷装置为带阻尼的放卷装置,便于调整放卷与后方分绳装置的拉绳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裕丰源(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裕丰源(福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