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容积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98753.0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刚;王长军;王宪章;曹光;许丹丹;唐葆华;李鹤飞;陈康;赵昆鹏;张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安新县真诚建筑材料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F22/02 | 分类号: | G01F22/02;G01N9/02;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侯巍巍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积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容积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容积检测设备领域,容积检测装置包括:缸体,一端设置有通气孔,缸体内设置有能够沿着其内表面滑动的活塞,活塞与通气孔之间形成标准气室,活塞滑动时能够改变标准气室的容积;测针,与通气孔相连,测针能够插接于被测腔体的气口;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标准气室内的温度和压力;中控组件,用于根据传感组件输出的信号以及标准气室的容积变化量计算被测腔体的容积。本申请提供的容积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能够快捷便利地测量出被测腔体的容积,准确性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容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积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成型的构件通过拼合连接建造而成。通常情况下,在构件内预埋有灌浆套筒,在装配时,当装配端钢筋插入灌浆套筒后,向灌浆套筒内灌入砂浆。当砂浆固化时,两个预制构件完成固定连接。灌浆套筒内砂浆的密实程度决定着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砂浆的密实程度体现为砂浆体积占套筒内容积的比例,也体现为套筒完成灌浆后所剩余的空腔的容积。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灌浆后套筒内空腔结构的不规则性,还无法检测灌浆后套筒内空腔的容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套筒完成灌浆后其内部空腔容积无法检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容积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容积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容积检测装置,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一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缸体内设置有能够沿着其内表面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通气孔之间形成标准气室,所述活塞滑动时能够改变标准气室的容积;
测针,与所述通气孔相连,所述测针能够插接于被测腔体的气口;
传感组件,所述传感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标准气室内的温度和压力;
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用于根据传感组件输出的信号以及标准气室的容积变化量计算被测腔体的容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测量出被测腔体的容积。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缸体远离通气孔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活塞在缸体内滑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远离通气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运行时能够通过连杆带动活塞沿着缸体的内表面滑动。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容积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中控组件连接的显示组件,用于显示标准气室内的温度、压力及被测腔体的容积。
可选的,所述测针与被测腔体气口配合的一端的外周面为圆锥面,所述圆锥面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针与被测腔体的气口连接时能够保证气密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前述容积检测装置的容积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容积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节活塞至初始位置,使标准气室容积为0,将测针与被测腔体的气口气密连接;
步骤S2:检测初始位置时标准气室内的初始气压P0和初始温度T0;
步骤S3:使活塞沿着缸体向远离通气孔的方向运动至结束位置,检测结束位置时标准气室内的终点气压P1、终点温度T1及标准气室容积变化量ΔV;
步骤S4:根据初始气压P0、初始温度T0、终点气压P1、终点温度T1和容积变化量ΔV计算被测腔体的容积V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计算得到被测腔体的容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安新县真诚建筑材料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安新县真诚建筑材料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