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生物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98736.7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杰;曹雪娟;李志豪;邓梅;尚婷;袁颖;伍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91/00;C08K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悦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7 | 代理人: | 樊耀峰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生物 沥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生物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重量比为1:10~20的烘干后的污泥和醇加入至反应釜内,搅拌并加热,在温度为265~300℃且压力为5~11MPa下进行反应30~120min,降温,得到反应混合物;(2)将所述反应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和母液;(3)将母液浓缩,得到污泥重油;(4)将污泥重油与石油沥青混合,得到污泥生物沥青;其中,污泥重油与石油沥青的重量比为5~30:70~9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得的污泥生物沥青的性能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生物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污水产量也急剧增长,而污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终端产物,其产量也随之增加。同时,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寄生虫、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含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无毒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如果处置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城市污泥的处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沥青消费量逐年攀升。当前,我国沥青市场分布于道路建设、机场建设、建筑防水及水利工程等行业,其中,道路建设占沥青消费总量的76%左右,成为沥青最主要的消费领域,但石油沥青作为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既有路面养护和新建沥青路面需求的不断增加,沥青材料的大量消耗将不可避免。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污泥与石油沥青复配,制备出可代替石油沥青的污泥沥青,用于道路建设。
此外,还有些人针对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一特点,以城市污泥为原材料来制备污泥生物油。所制得的污泥生物油一般用作燃料。
CN1381316A公开了一种下水道污泥的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在450~550℃的温度下,把污泥烘干2~3小时;(2)在室温下,自然冷却10~12小时;(3)把颗粒不均匀的污泥辗压成80~120目的粉末;(4)把污泥粉末与沥青按重量比1:8~10均匀混合成沥青材料。CN104109398B公开了一种生化污泥作为路面沥青的改性成分的方法,包括首先将生化污泥与石灰或电石渣混合反应脱水,再与沥青在混合装备中充分混合及脱水,制得改性沥青。上述两个专利文献中,将脱水后的污泥与沥青直接混合,所得到的沥青材料的性能仍待提高。
CN102911691A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泥超临界热解制备生物油的方法:将出厂污泥直接投入高压密封反应釜中,采用氮气反复吹扫,达到惰性氛围;程序升温,氮气补压,使原料污泥中的水在反应器中达到超临界状态,进而实现污泥在超临界中的热解反应;反应产物经真空过滤,分液萃取,旋转蒸发后,获得可用作液体燃料的热解生物油。上述专利文献未提及副产物如何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生物沥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所得到的污泥生物沥青的性能较好,可达到70#基质石油沥青和90#基质石油沥青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处理以及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对石油沥青的依赖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生物沥青。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生物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重量比为1:10~20的烘干后的污泥和醇加入至反应釜内,搅拌并加热,在温度为265~300℃且压力为5~11MPa下进行反应30~120min,降温,得到反应混合物;;
(2)将所述反应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和母液;
(3)将母液浓缩,得到污泥重油;
(4)将污泥重油与石油沥青混合,得到污泥生物沥青;其中,污泥重油与石油沥青的重量比为5~30:70~95。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