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易腐包装食品保鲜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98661.2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成军虎;汪慧芬;孙大文;韩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B25/00 | 分类号: | B65B25/00;B65B35/24;B65B55/04;B65B5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望仙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低温 等离子体 包装 食品 保鲜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领域,公开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易腐包装食品保鲜装置,包括:包装盒、机柜、等离子体发生器、壳体、传送装置和置物架,其中: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平行电极、放电介质、放电区、电极引出线、变压器和脉冲电源;传送装置包括运输带和轮毂,轮毂固定在机柜的两头,电机带动轮毂转动;变压器包括高压出线端和散热管;散热管位于变压器的外侧,高压出线端通过电极引出线连接平行电极;包装盒位于机柜的后方,置物架位于机柜的前方,变压器位于机柜的一侧,机柜上方安装有壳体。本发明灭菌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等离子体对食品品质影响小,能有效延长易腐保质期。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易腐包装食品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易腐包装食品保鲜装置及方法。
技术背景
易腐包装食品主要包含果蔬和水产品,果蔬具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果蔬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区域性极易腐败变质;水产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水产品中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高,极易在微生物和内源酶的作用下腐败变质,造成的人力财力等损耗较高。这类食品包装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食品在流通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并且防止其变质、损坏或受到外部污染。封袋后进行杀菌,使食品不再与外界环境进行接触,减少污染的风险。
目前,针对易腐食品保鲜技术主要有冷藏法、保鲜剂法、辐照法等,冷藏保鲜由于其保藏温度不足以使微生物完全被抑制;保鲜剂存在残留问题,有着潜在的安全风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辐照法剂量难以控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另外紫外线会造成食品中某些蛋白质的变性,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一种简单易行、低能耗的技术,可以被用于密封易腐包装食品材料中产生等离子体进而灭活微生物,效率高、作用时间短。此外,这种方法易于扩展到连续的食品工业加工操作单元,并可以防止包装材料的污染,更加有效地延长易腐食品的货架期,另外对真菌等有较强的消减作用以及能够降解农药残留,使包装食品更加绿色安全。
目前专利CN210382453U(参见苏州丰源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一种连续果蔬保鲜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公开日为2020年4月24日)公开了一种连续果蔬保鲜等离子体处理设备,但其设备在果蔬由第一滚轮排掉落到第二滚轮排过程中会对果蔬造成机械损伤。专利CN110946178A(参见大连理工大学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水果保鲜装置”,公开日为2020年4月3日,公开号为CN110946178A)公开了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水果保鲜装置,但其设备通过调节底座高度借助果蔬重力实现果蔬的运输,过程麻烦且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易腐包装食品保鲜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易腐包装食品保鲜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易腐包装食品保鲜装置,包括:包装盒、机柜、等离子体发生器、壳体、传送装置和置物架,其中:
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平行电极、放电介质、放电区、电极引出线、变压器和脉冲电源,其中:电极引出线连接平行电极,平行电极内侧固定有放电介质,放电区处于放电介质之间,放电区内有运输带;
传送装置包括运输带和轮毂,轮毂固定在机柜的两头,电机带动轮毂转动,进而带动运输带的循环运动;传送装置位于平行电极的中间且固定在机柜上;
变压器包括高压出线端和散热管;散热管位于变压器的外侧,高压出线端通过电极引出线连接平行电极;
包装盒位于机柜的后方,置物架位于机柜的前方,变压器位于机柜的一侧,机柜上方安装有壳体。
优选地,等离子体发生器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发器,平行电极安装在机柜两侧,通过电极引出线连接变压器与脉冲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98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